主管部门:北京市教委
学校类型:理工类
学校性质: 211高校 教育部直属
学校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北农路2号
官方网址:www.ncepu.edu.cn/
招生简章:goto.ncepu.edu.cn/
华北电力大学(www.ncepu.edu.cn)(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工为主,兼有理、文、经、管、法等多个学科门类,具有鲜明特色,面向社会服务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是教育部与国家电网公司等七家国有电力企业集团组成的理事会共建高校。列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同时是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千人计划“重点建设的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是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单位。
学校校本部设在北京,分设保定校区,两校部实行一体化管理。
学校1958年创建于北京,原名北京电力学院。1969年由北京迁至河北,先后更名为河北电力学院、华北电力学院。1995年华北电力学院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含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合并组建为华北电力大学。[2] 2005年10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华北电力大学校部由设在保定变更为设在北京。
截至2013年,学校共有教职工3千余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万余人,研究生7千余人。学校占地1600余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资产总值近29亿多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达3亿元。
一、历史沿革
1950年9月,电力职工学校成立于北京西城区大盆胡同,隶属中央燃料工业部电业管理总局管理。
1951年9月,电力职工学校迁往天津,成为天津工业学校之“一部”。
1952年6月,电业职工学校在北京西直门外广通寺旁建立新校区,9月,电业职工学校由天津回迁新校区并更名为北京电气工业学校,隶属中央燃料工业部电业管理总局管理。
1953年5月,北京电气工业学校更名为北京电力工业学校,隶属中央燃料工业部电业管理总局管理。
1953年10月,北京电力工业学校更名为北京电力学校,隶属中央燃料工业部电业管理总局管理。
北京电力学院时期
1958年10月4日,北京电力学院成立于西直门北下关。北京电力学校改为北京电力学院之中专部,次年中专部变为相对独立和北京电力学院共同隶属中央燃料工业部电业管理总局直管,并由电力学院代为管理。
1959年2月21日,北京电力学院隶属水电部管理。
1960年10月15日,北京电力学院在北京海淀清河小营四拨子新建新校区并于1960年2月迁入清河校区,隶属水电部管理。中专部彻底分离留在原处并再次启用北京电力学校校名。
1961年9月始,原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发电厂电力网及其电力系统,高电压技术,动力经济与企业组织3个专业的教职工41人、学生230人以及教学设备等整体转入北京电力学院,后又有发电、电自合高压的10名研究生转入成为北京电力学院首批研究生
1964年,北京电力学院高电压技术和电厂化学专业整体并入武汉水利电力学院。
1965年8月25日,学院接纳4名越南留学生来校学习,开始了留学生培养工作。
1969年11月7日,因配合国家战备需要,北京电力学院迁至河北邯郸岳城水库,北京小营剩余部分成立留守处,通信兵419部队入驻小营校区。
河北电力学院时期
1970年10月,经河北省同意,学院由邯郸迁往保定,改名为“河北电力学院”。由水电部和河北省双重领导以省为主。
1977年8月,全国恢复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学院开始招生。
1978年2月,学院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华北电力学院时期
1978年9月,河北电力学院更名为华北电力学院,学校由水电部和河北省双重领导以部为主。
1978年,华北电力学院恢复招收研究生。
1979年2月5日,水电部批准在北京清河小营旧址尚存校舍成立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该部由华北电力学院和水电部电科院院合办以华北电力学院为主。
198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后,华北电力学院于1982年9月获批首批3个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电厂工程、理论电工)的硕士授予权。学校于1984年始招收首批工程硕士。
1981年11月1日,按照水电部批示精神成立成人教育函授部,1991年开始成人教育生授予学士学位。
北京动力经济学院时期
1983年12月27日,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学院由水利电力部与北京市双重领导,以水利电力部为主。
1987年6月5日,学校决定在昌平县朱辛庄征地250亩。
1988年,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成立朱辛庄新校址建设指挥部。
1990年1月,新校舍基建工程举行奠基典礼,开始建设。
1992年10月22日,在朱辛庄举行“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更名为“北京动力经济学院”暨朱辛庄新校区一期工程落成典礼,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能源部副部长史大桢等有关领导出席。10月30日,国家教委致电能源部,同意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更名为北京动力经济学院。
华北电力大学时期
1995年9月,华北电力学院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成立华北电力大学。校部设在保定,并分设北京部分。
2003年3月,华北电力大学由原国家电力公司划转教育部管理,正式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并由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七家大型电力企业集团组成的校董会与教育部共建。
2005年9月,华北电力大学被正式列入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
2005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华北电力大学校部由设在保定变更为设在北京,分设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两地实行实质性一体化管理。
2011年7月,该校“电力科学与工程”被正式列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
2011年9月,教育部批准华北电力大学等2所高校试办研究生院,9月22日,该校研究生院正式成立。
二、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14年,学校设有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可再生能源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数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十大学院。
学科建设
截止到2014年,学校共有62个本科专业;[1] 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3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12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MBA和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个):电力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
北京市重点学科(16个):电工理论与新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管理科学与工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动力机械及工程、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工程热物理、清洁能源学、流体机械及工程、能源与环境工程
河北省重点学科(7个):信号与信息处理、机械设计及理论、理论物理、应用数学、诉讼法学、计算机技术应用、环境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土木工程、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学校拥有专职教师1806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4人、博士生导师109人,国家“千人计划”6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2人、“973”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长江学者”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8人,2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支团队列入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杨奇逊
双聘院士(4人):陈蕴博、黄其励、樊明武、沈国荣
长江学者(4人):黎建强、牛东晓、徐进良、李尔平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2010年9月,学校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截至2013年,学校有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团队,7个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07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国家级精品课程
课程号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课程类型 | 年度 |
00300300 | 动力工程 | 付忠广 | 专业(技术)基础课 | 2012 |
0110404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 王增平 | 专业主干课 | 2008 |
00300300 | 动力工程 | 付忠广 | 专业(技术)基础课 | 2007 |
0110608 | 电磁场 | 崔翔 | 专业(技术)基础课 | 2005 |
80110216 | 电机学 | 罗应立 | 专业(技术)基础课 | 2005 |
国家级、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一览表
序号
|
团队名称
|
团队负责人
|
级别
|
评选年度
|
1
|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
|
刘吉臻
|
国家级
|
2008
|
2
|
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团队
|
乌云娜
|
国家级
|
2010
|
3
|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
安连锁
|
北京市级
|
2007
|
4
|
电磁场教学团队
|
崔 翔
|
北京市级
|
2007
|
5
|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
|
刘吉臻
|
北京市级
|
2008
|
6
|
电力市场教学团队
|
曾 鸣
|
北京市级
|
2008
|
7
|
继电保护专业教学团队
|
王增平
|
北京市级
|
2009
|
8
|
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团队
|
乌云娜
|
北京市级
|
2009
|
9
|
电机学教学团队
|
刘晓芳
|
北京市级
|
2010
|
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商管理、工程管理、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能源工程及自动化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电气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中电投核电有限公司、华北电网有限公司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电力工业全过程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教学成果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规划,2007年7月成立了国内首家“可再生能源学院”,整合各新能源学科力量,逐步形成并深化了“以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大电力”学科特色办学体系,其中四个基地被列入教育局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截至2013年,学校学生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国家各类奖项190项,省部级各类奖项212项。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6%以上。
合作交流
学校全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截至2013年,已与美、英、法、俄、日等120余家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与多家国际教育机构实现了相关课程互认,并在美国、埃及创办了孔子学院。举办EMBA、“1+1”、“2+2”等双硕士、本硕连读等不同层次的国际办学项目,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学校作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单位,依托大学理事会平台,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国内外三十余家电力、煤炭、电信、装备制造大型高新技术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承担重大研发项目,共建实验中心、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加快科技成果开发与产业化,年均与科技创新主体的企业签订科技项目500余项,连续两次获得“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交(直)流试验示范工程特殊贡献单位”称号;学校多方位构建校地合作平台,拓展合作渠道,北京、河北、江苏、内蒙、新疆、青海、山东等地方政府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围绕新能源、智能电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深化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在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学校积极推进校际合作,作为主要发起单位参与组建由11所行业特色型大学组成的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实现高校之间的优势资源共享互补,促进校际协同创新。
三、学术科研
科研机构
重点实验室与研究基地
截至2013年,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和研究基地。
科研成果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2001-2010年,承担国家“863项 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799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3项;授权专利171项,2009年科研经费合同总额达到3.35亿元。以徐进良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锅炉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基础研究”973计划项目获得批准,崔翔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的“交直流特高压输电系统电磁与绝缘特性的基础问题研究”973计划项目获得立项,标志着华北电力大学在重点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
2010年,华北电力大学承担各类科技项目经费总额达4.07亿元,比2009年增长21.61%,其中,纵向项目经费为1.16亿元,2009年增长了25.32%。在所承担的各类国家级科技项目当中,获得纵向立项资助项目32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面上项目50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4项;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项目5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项目4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4项(16个国家重大专项中,该校已参与其中4个,总经费突破3000万元)。
2010年,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已经成为大学与社会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华北电力大学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29项;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项,发明专利204项,实用新型85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本年度共获得授权专利158项,授权及申请专利数均有大幅度提高;科技论文三大检索总量1626篇,检索总量排名及高水平论文被引用次数稳步上升;学术交流进一步加强,全校举办学术报告会167场次,资助27位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2000-2014年,学校科研经费快速增长,科技论文国际三大检索排名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排在前列,工程学进入ESI国际前1%行列。
学术资源
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截至2010年底,北京校部和保定校区图书馆馆舍总建筑面积达3.56万平方米,各类阅览座位3580余个,其中电子阅览室座位629个。全校纸质文献达180万册。全馆电子文献资源丰富,拥有中外文数据库40余个,内容覆盖了本校各学科专业。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教育部主管、华北电力大学主办的以电力科学技术为主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版)》教育部主管、华北电力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
《现代电力》教育部主管、华北电力大学主办、中国电机工程协会和北京联合华一电气信息技术研究所协办的科技期刊。
《电力科学与工程》教育部主管、华北电力大学主办的科技期刊。
《中国电力教育》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管、中国电力教育协会主办、华北电力大学承办的电力行业教育期刊。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金融学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太阳能)
电子信息工程
物联网工程
工商管理(电力技术经济)
国际经济与贸易
能源与动力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生物质)
信息与计算科学
机械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安全
工程管理(电力建设)
会计学
经济学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软件工程
辐射防护与核安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广告学
财务管理
测控技术与仪器
材料科学与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风电)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核工程与核技术
电子商务
法学
英语
翻译
公共事业管理
行政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市场营销
人力资源管理
汉语言文学
应用物理学
水利水电工程
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