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部门:教育部 北京市
学校类型:综合类
学校性质: 双一流 985高校 211高校 教育部直属
学校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官方网址:www.bnu.edu.cn/
北京师范大学(www.bnu.edu.cn)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北师大”,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国家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1992年被中共中央确立为中央直管副部级大学,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珠峰计划”20所大学之一、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国家“111计划”重要成员,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百年著名学府与世界知名高校。
北京师范大学创办于1902年,初名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与北京大学共同发源于清朝光绪末年“戊戌变法”时期创设的京师大学堂。1908年始独立设校,更名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1912年更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毛主席为北京师范大学亲笔题写校名,“七五”、“八五”期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九五”期间,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十五”期间,又列入国家“985工程”高水平大学。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教育部和北京市决定重点共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将北京师范大学列入支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同年成为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拥有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的六所重点高校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23800人,其中:本科生约9200人、研究生约12800人、长期留学生约1800人。设有1个学部、23个学院、2个系、37个研究院。
一、历史沿革
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于1902年创办的师范馆。
1901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首先招生,于次年12月17日开学,校址设在景山东马神庙。1904年,师范馆改为优级师范科。
1908年5月,优级师范科从京师大学堂中独立并建校,改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校址迁往厂甸五城学堂。这是中国高等师范学校独立设校的开始。
1912年5月,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改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0年北京高师开办教育研究科,招收高师和专门学校的毕业生及大学三年级优秀学生,开中国高等学校通过考试招收研究生之先河。
1923年,北京高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改为师范大学。
1931年7月,北平师范大学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合并,定名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下设教育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及研究院。
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北平师范大学迁往西安,与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组成西安临时大学。
1938年春,西安临时大学迁至汉中,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北平师大改为西北联大教育学院。同年8月,西北联合大学教育学院改为师范学院,并于次年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1940年,西北师院奉命迁往甘肃省兰州市。为减少损失和解决新校址房屋不足,从1941年起,老生在城固逐年毕业,新生在兰州招收。至1944年,西北师范学院全部搬迁兰州。
1946年春,学校师生陆续迁回北平,部分教师留在西北,充任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教师,支持了西北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同年11月迁回北平的学校开学。
1949年9月,北平改称北京,学校也相应改为北京师范大学。
50年代初,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市体育专科学校、中国大学理学院、燕京大学教育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研究室和教育专修班以及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师范大学,著名历史学家陈垣任校长。教师增至340余人,在校生达2300余人;校舍增加至82万平方米,原和平门外新华街旧址称南校,定阜大街辅仁大学校址称北校,并在海淀区北太平庄建新校舍。
2002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一起被列入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四所院校。
2014年9月9日上午,习近平赴北京师范大学看望老师和同学们。9时15分左右,一列车队缓缓驶入校园,驶向主楼方向。没有明显的标识,也没有警车打前站,十分低调,记者当时都没有意识到这就是习总书记的车队。
二、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北京师范大学二级院系详细
学科建设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1年)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1年)
截至2013年8月,学校设有本科专业6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6个、二级学科点15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4个、二级学科点108个;博士后流动站25个。此外还拥有教育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体育硕士、艺术硕士、法律硕士、工程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和社会工作硕士、应用统计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应用心理硕士和国际商务硕士等14类硕士专业学位以及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授予权。
学校已建成国家重点一级学科5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11个,2个二级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并在18个一级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学科点覆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12个学科门类。
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发布的2013年一级学科评估结果,该校教育学、心理学、中国史、地理学、生态学等5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中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系统科学等3个一级学科排名第二,共有17个一级学科排名前十,24个一级学科排名前二十(约占89%),排名第一的学科总数在全国高校中位列第五。在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公司(QS)公布的2012年世界大学排行榜中,该校入选300强,在亚洲大学中排名第45位,在大陆地区高校中排名第8位。
师资力量
截止2013年8月,学校有校本部教职工近3300人,其中专任教师近2100人,具有高级职称、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海外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居于中国高校前位。该校拥有两院院士8人、双聘院士12人,荣誉教授2人、资深教授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2人、讲座教授3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34人次,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学科评议组成员16人,教育部跨世纪和新世纪人才154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7人,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和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群体3个。
合作交流
该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所大学、研究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及加拿大等国家的20多所大学有交换留学生项目的合作。分别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加拿大谢布克大学和道森学院合作建立了6所孔子学院。截止2013年8月,该校长期留学生来自94个国家和地区,秋季在学长期留学生1800余人,其中学历生占74%。
三、报考指南
按照进档考生的实考分和专业志愿安排考生录取专业,各专业志愿之间存在一定的分数级差。分数级差的确定以调档线上所有进档考生的专业志愿满足率最大为原则,一般在2分以内。江苏省考生学业水平测试选测科目的成绩等级须达到AB+。在高考实考分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相关科目分数高或教育部政策规定加分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的考生。报考英语、日语和俄语专业,的考生限其参加全国统考的外语语种为英语,且须参加省招办组织的英语口试并成绩合格。日语和俄语专业作为小语种放提前批录取。报考国际经济与贸易(瀚德实验班)和法学(瀚德实验班)专业的考生限其参加全国统考的外语语种为英语,且英语成绩不低于120分(150分制)。在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可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在考生保证服从专业调剂的情况下,按照实考分数由高到低择优录取,直至完成来源计划。若符合条件非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仍不足,将征集志愿。征集志愿仍不足则将剩余计划调剂到其他生源质量好的省份完成招生计划。录取时,往届生和应届生一视同仁;该校所有招生专业无男女生比例限制(国防生除外)。经该校考核认定的拟录取保送生及获得自主选拔录取资格考生的录取原则,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和该校公布的《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自主选拔录取(含保送生)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与该校签订协议的艺术特长生的录取原则,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和该校公布的《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艺术特长生招生简章》的相关规定,及所签协议的有关约定执行。经该校考核合格的艺术类考生的录取原则,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和该校公布的《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艺术类本科招生简章》的相关规定执行。经该校考核合格的高水平运动员(体育特长生)的录取原则,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和该校公布的《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简章》的相关规定执行。运动训练专业考生的录取原则,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和该校公布的《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运动训练专业招生简章》的相关规定执行。体育教育专业考生的录取原则,在满足以下条件:投档成绩不低于考生所在省份普通类理科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的80%,体育专业测试成绩(含专项成绩)不低于80分(100分制)的情况下,按照进档考生的体育专业测试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为选拔职业信念坚定、乐教适教的优秀新生接受师范生免费教育,该校2013年招生将在个别省份(见省招办公布信息)实施“免费教育师范生入校选拔”试点:入学一个月内,经新生个人申请,学校专家组考核合格者即可转为免费教育师范生,其余新生作为非师范生在原录取专业学习。按教育部等五部委办要求,该校2013年在部分省份投放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该计划全部纳入该校免费教育师范生招生。国防生的录取原则,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和该校公布的《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国防生招生简章》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四、学术科研
科研成果
该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势突出。2005—2010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1项,名列中国高校前茅;2003—2010年获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2项,获准数量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4位。2001—2010年,获得中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82项,立项数名列全国高校第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经费显著增长,2010年达到8300余万元。
2001—2009年该校以第一完成单位发表CSSCI论文14019篇,发文量在全国高校排名第3位。在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该校获奖总数名列第2位;在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26项一等奖中,该校获得3项,居全国高校第2位。
“十一五”期间,该校共获准主持国家级科技项目(课题)773项目。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共679项,国家“973”项目、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23项,有4人次作为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计划课题26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行业公益性专项29项,国家科技计划重大专项6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3项,国际合作项目7项;理工科年均到位科技经费逾亿元,其中,2010年近4.1亿元。根据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部公布的“2009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09年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的该校为第一单位的论文为906篇,国际论文被引用篇数全国高校排名第22位;该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情况: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5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4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
研究机构
截止2013年8月,该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其中联合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北京市工程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定期出版专业刊物16种。
同时,该校拥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5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其中,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研究院、所、中心
重点研究基地、实验室
学术资源
截至2012年底,该校图书馆共藏有包括中外文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等在内的印本文献435.3万余册;引进各类型中外文数据库281个,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6.5万余种、学位论文444.8万篇、中外文电子图书548.4万余册,建设各类型特色馆藏资源数据库25个,数字资源量约30600GB,其中电子图书约1580GB。
经济学(实验班)
金融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瀚德实验班1班)
法学(瀚德实验班2班)
教育学(国家试点学院)
英语
数学与应用数学
物理学(协同创新实验班)
物理学(基地班)
化学
地理科学类(基地班)
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心理学
统计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会计学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理科试验班(可自主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
社会学
汉语言文学
传播学
历史学
工商管理(国际商务管理实验班)
人文科学试验班(可自主选汉语言、哲学、历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