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www.csu.edu.cn):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副部级),是国家首期985工程”和首批“211工程”由教育部、国防科工委、湖南省政府部省三方重点共建的一流名校。
中南大学现设30个二级学院,有78个本科招生专业、33个招生大类。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82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4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居全国高校第9;具有工商管理硕士(MBA)、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工程硕士等8个专业学位授予权。中南大学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兼职院士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全国高校排名第8),博士生导师485人,教授及相应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158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称人员231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18人;“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国家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3人,“国家教育部跨世纪 人才培养计划” 14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9人,受聘教育部高等教学指导委员23人。博士生导师574人。现有中南大学在校本科生33114人;硕士生 11661人;博士生4135人;留学生408人。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中南工业大学(原名中南矿冶学院)
中南大学校本部(15张)1952年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广西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6所院校的矿冶类学科组建成中南矿冶学院。
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之一,1985年更名中南工业大学,标志着由单科性工学院向综合性工业大学的转变。
1996年9月通过国家“211工程”立项审核,成为面向21世纪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湖南医科大学(前身为湘雅医科大学)
1906年,美国耶鲁大学雅礼协会在中国创办的唯一一所西医院,初名雅礼医院。
1914年湖南育群学会代表湖南省政府与美国雅礼协会合作创办了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现湘雅医学院),雅礼医院随之更名为湘雅医院,“湘”代表湖南,“雅”代表雅礼;是中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之一,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
1978年,该校成为卫生部部属高校,1996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并以部省共建形式进行建设,隶属于卫生部。
长沙铁道学院(前身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
1953年原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的土建专业和原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的土木,建筑和铁道专业合并建立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当时全国土木三强之一)。
1960年9月15日,以成建制的部分系和教研室为基础成立,长沙铁道学院正式挂牌,隶属铁道部。
1970年,长沙铁道学院由铁道部划归湖南省领导。
1975年,教育部、铁道部决定将长沙铁道学院改为由铁道部和湖南省双重领导、以铁道部为主的管理体制。
合并至今
2000年4月29日,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和长沙铁道学院合并组建成中南大学,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
院系专业
截止2013年末,学校下设30个二级学院,1个教研部,有本科专业92个。
二级学院
专业设置附属及合作医院有: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湘雅口腔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
质量工程

教学建设
截止2013年末,学校共有国家特色专业19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精品课程57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8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8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8个。
国家特色专业(19个)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
国家精品课程(57门)
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8门)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物理教学基地
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联合企业名单(18个):
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宝钛集团有限公司、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东睦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莞龙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金川集团有限公司、金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凡口铅锌矿、武汉铁路局、中国铝业公司
学科建设
截止2013年末,学校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1个。材料科学、工程学、临床医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7个学科ESI(基本科学指标)排名居全球前1%。
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矿业工程、交通运输、管理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个)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遗传学、有色金属冶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外科学(胸心外)、耳鼻咽喉科学、药理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
外科学(普外)
一级学科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32个)
临床医学二级学科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7个)
学位授予一级学科博士点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一级学科硕士点(58个):
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系统科学、生态学、统计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特种医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艺术学理论、设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