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部门:教育部直属
学校类型:农林类
学校性质: 双一流 985高校 211高校 教育部直属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
官方网址:www.cau.edu.cn/
中国农业大学(www.cau.edu.cn)中国农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与农业部、水利部和北京市共管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 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为中管副部级高校,设有研究生院。
学校起源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是中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199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新的中国农业大学。
据学校2014年8月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1297882平米、校舍面积1209125平米,固定资产总值336232万元、教学科研设备资产值114371.93万元学校藏书192.26万册;共设有14个学院,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医学、哲学等9大学科门类;有全日制本科生12085名,全日制研究生7257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470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787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02名。
国富民殷、强农为本。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是学校百年不变的追求。数代农大人情系乡土,忧患苍生,为实现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温饱和富庶之梦不遗余力,与祖国和人民保持着最紧密的血肉联系,形成了学校特有的勤勉持重、爱国忧民的精神传统和严谨求实、厚德博学的办学传统。
一、历史沿革
北京大学农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历史起自于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898年,中国近代意义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京师大学堂建立,1905年,作为京师大学堂八个分科大学之一的农科大学开始筹建,这是形成中国农业大学的最早源头。
从1905年到1938年,学校经历了晚清、北洋和国民政府三个时期, 校名和组织机构也随政局变迁不断演变。
1914年2月,农科大学独立,改组为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以“教授农业高等学术,养成专门人才”为办学宗旨,是当时北京著名的国立八校之一。
1923年3月,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改为国立北京农业大学。
1928年,国民政府改北京为北平,实行大学区制,将北京国立九校合并组建国立北平大学,农大旋即改为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大学迁往西安,与北平师范大学和北洋工学院等院校组成西安临时大学。
193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以“发展西北高等教育,提高边省文化”为由,命令西安临时大学南迁汉中,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临时大学农学院改为西北联大农学院。同年7月,西北联大农学院与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国立西北农学院。
1946年10月,北京大学在北平复学,于原北平大学农学院院址重建农学院。
1949年7月,辅仁大学农学院并入北京大学农学院。
清华大学农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的第二支源头是清华大学农学院。1921年,清华学校开办农科,设立作物学、果树园艺学、畜牧学等课程,以为志愿赴美学农之选修。1934年,清华大学创办农业研究所。在抗战期间,农业研究所先后在河北及云南地区开展了大量植物病理、生理和昆虫学调查和研究,培养储备了一批农业科学技术人才,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为中国农业科学做出了宝贵的贡献。1946年,清华大学复员北平,以农业研究所为基础,正式成立农学院。
华北大学农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的第三支源头是华北大学农学院。学院前身是1940年中共中央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生物系。1943年,延安自然科学院并入延安大学,1944年,自然科学院生物系改为农业系。内战期间,自然科学院向华北地区转移。1947年3月,为了“开展农村大生产运动,为战争和人民服务”,晋冀鲁豫边区以原自然科学院农业系为基础,在山西长治建立北方大学农学院。1948年7月,北方大学与华北联合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农学院随之改为华北大学农学院,迁往河北石家庄。
合并建校
北京农业大学
1949年9月29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北大学三所大学的农学院合并,组建成新中国第一所多科性、综合性的新型农业高等学府,并于1950年4月,正式命名为北京农业大学。
1954年和1984年,北京农业大学分别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六所重点院校和全国重点建设的十所高等院校之一。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与中央农业部机耕学校、华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1953年1月,平原农学院部分师生并入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同年7月,更名为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60年10月,学校进入全国64所重点大学行列。1985年10月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改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199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成为一所规模更大、学科设置更趋综合化的新型农业大学,江泽民同志亲自为学校题写校名。
1998年,学校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211工程”高校;2003年,学校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985工程”高校行列。
二、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学校官网2014年8月信息显示,学校共设有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生物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工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与发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国际学院、体育与艺术教学部14个学院(部),有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65个本科专业。
专业设置
学院 | 2014年招生专业名称 | 本科专业名称 |
试验班 | 理科试验班(生命科学) | |
理科试验班(信息科学) | ||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 植物生产类 | 农学 |
园艺 | ||
植物保护 | ||
种子科学与工程 | ||
园林 | ||
生物学院 | 生物科学类 | 生物科学 |
生物技术 |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资源环境科学 |
环境科学 | ||
环境工程 | ||
应用气象学 | ||
土地资源管理 | ||
生态学 | ||
动物科技学院 | 动物科学 | |
草业科学 | ||
动物医学院 | 动物医学 | |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
生物工程 |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 ||
工学院 | 农业工程类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
农业工程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车辆工程 | ||
工业设计 | ||
机械电子工程 | ||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类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地理信息科学 | ||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 水利类 | |
土木类 | ||
理学院 | 化学类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
工程力学 | ||
经济管理学院 | 经济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金融学 | ||
农林经济管理 | ||
工商管理类 | 工商管理 | |
会计学 | ||
电子商务 | ||
人文与发展学院 | 法学 | |
传播学 | ||
农村区域发展 | ||
社会学 | ||
英语 | ||
国际学院 | 经济学类(中外合作办学) | |
烟台研究院 | 水产养殖学 | |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 ||
市场营销 | ||
公共事业管理 |
继续教育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培训中心),1988年成立,专门负责学校的教育培训、成人学历教育及现代远程教育的管理和实施。招生的本、专科专业共有40多个,涉及农、工、理、管理、经济、文、法等门类。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2009年6月成立,为直属学校领导的二级机构,正处级单位。其前身为人文与发展学院下属的社会科学部。学院下设四个系和一个教研中心,即马克思主义原理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系、思想道德教育系、近现代历史系和研究生教研中心。
师资力量
据学校官网2014年8月信息显示,学校有专任教师1613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570人、副教授 (含副研究员)806人。研究生导师119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47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9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新世 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 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4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6人。聘请了包括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DNA之父”James Watson 和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内的一批 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学校拥有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和26名北京市教学名师,5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和10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6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5人):石元春、李季伦、吴常信、陈文新、武维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7人):石元春、曾士迈、汪懋华、戴景瑞、李宁、康绍忠、李德发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人):武维华、彭友良、李保国、李 宁、夏国良、张福锁、康绍忠、叶 德、巩志忠、韩鲁佳、李召虎
沈建忠、李洪文、孙传清、郭 岩、呙于明、王福军、黄冠华、刘金华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6人):朱健康、杨贞标、丁守伟、伍国耀、PS Schnable、张 毅
千人计划(4人):张源辉、伍国耀、卢江、田汉勤(入选,未到岗)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6人):李胜利、段长青、韩建国、曹兵海、杨宁、秦应和教育部创新团队(10个)
2004年:李保国团队 土壤-作物系统中的过程模型与应用
2005年:张福锁团队 作物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的根际调控机理
2006年:康绍忠团队 农业节水与水资源高效利用
2007年:刘志勇团队 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
2008年:沈建忠团队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
2009年:呙于明团队 安全优质禽肉禽蛋高效生产的饲料营养新技术
2010年:彭友良团队 重要作物病害控制的研究
2011年:杨 宁团队 畜禽分子育种技术
2012年:韩鲁佳团队 农业生物质利用的工程基础
2013年:李洪文团队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创新群体(6个)
2001年:李德发团队 动物营养学
2002年:李 宁团队 畜禽基因组学与分子数量遗传学
2004年:武维华团队 植物响应环境胁迫的信号传导及基因表达调控团分子机理
2008年:张福锁团队 作物高效利用养分资源的根际调控机理
2011年:巩志忠团队 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分子调控机理
2013年:康绍忠团队 农业水转化多过程驱动机制与效率提升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9人)
1994年:张福锁
温家宝来访中国农业大学
温家宝来访中国农业大学
1995年:彭友良 李晓林 武维华
1996年:李德发
1997年:李 宁 康绍忠
1998年:罗云波
2000年:夏国良 张 勤
2001年:孟庆翔
2002年:杨 宁 杨 定 刘庆昌 巩志忠
2003年:崔 胜 李大伟 沈建忠
2004年:刘志勇 呙于明
2005年:徐明良 谯仕彦
2007年:孙传清 赵要风 郑世军
2008年:李召虎 彩万志 杨汉春
2009年:倪中福 申建波
2010年:刘金华 金危危 郭 岩
2011年:任东涛 黄冠华
2012年:赖锦盛 杨淑华
2013年:傅 缨 江正强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学校官网2014年8月信息显示,学校有1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2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成了23门国家精品课程和25门北京市精品课程,117项教材入选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拥有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5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生物学、化学两个学科被列入“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育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动物科学、电子信息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农村区域发展、农林经济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环境科学类、化学、动物医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动物科学专业遗传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吴常信)、机械设计制造系列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李伟)、昆虫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彩万志)、作物遗传育种学教学团队(刘庆昌)
北京市级教学团队 (4个):生物化学教学团队(刘国琴)、土壤和土地资源利用教学团队(李保国)、农科基础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周志强)、生态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孙振钧)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
理科试验班类(生命科学)
理科试验班(信息科学)
生物科学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工业设计
动物医学(五年制)
数学与应用数学
园艺
经济学类
传播学
工商管理类
化学类
农业工程类
种子科学与工程
动物科学
园林
电子信息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土木工程
植物保护
农村区域发展
草业科学
土地资源管理
英语
机械电子工程
车辆工程
农学
法学
社会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水利类
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