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益铖生涯教育官网!
咨询电话:16602903988(微信同号)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课程安排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职)业规划 > 院校查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主管部门:工业与信息化部

学校类型:理工类

学校性质: 双一流  985高校  211高校  

学校地址: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7号

官方网址:www.buaa.edu.cn/

招生简章:zsjyc.buaa.edu.cn/zsweb/

收藏

  • 院校简介
  • 开设专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www.buaa.edu.cn)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eihang 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首批16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国际宇航联合会”、”中欧精英大学联盟“、“T.I.M.E.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员,为中管副部级高校,由中国工程院、工信部、教育部、北京市共建,设有研究生院。

今天的北航已从早年的工科院校转型发展成为文理交融、带有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的综合性大学,并正在向建设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稳步前进。

截止2013年,学校设有学院路、沙河两个校区,占地3000亩,总建筑面积150余万平方米;有全日制在校生27811人,其中本科生14428人,硕士研究生8700人,博士研究生4015人,在校攻读学位的外国留学生668人。

一、历史沿革

北京航空学院时期(1952年~1988年)

1951年1月,中国政府代表团赴苏联,在与苏联谈判援助中国建立航空工业时,就将发展中国的航空高等教育及聘请苏联专家事项作为重要内容。同年3月全国高等学校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对国内大学原有的航空工程系、科作了初步调整:清华大学、北洋大学、西北工学院和厦门大学的航空系合并成立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云南大学航空系并入四川大学航空系;原中央工业专科学校航空科和华北大学航空系合并成立北京工业学院(即北京理工大学)航空系。1952年5月,根据周恩来总理要办专门的航空高等学府的指示及中央军委作出的决定,中央教育部又制定出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计划,作了进一步的调整。同年6月中央重工业部、中央教育部决定,并经国家财经委员会批准及中央军委同意,正式筹建北京航空学院。

1952年10月25日,在清华大学和四川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即北京理工大学)的基础上,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科技大学——北京航空学院。

1959年,中央《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指定16所高等学校开始试招中国自己的研究生,其中包括北航。

1960年增设航空核动力、航空工艺和工程物理系,1961年又设立飞行器自动控制系。至此,北航已设立了10个系35 个专业。

1977年恢复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1978年又恢复研究生招生。

1978年7月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11月恢复制造工程系的建制。

1984年,北航被列为全国“七五”期间重点建设的15所高等院校之一;同年,被国务院首批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全国22所大学之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时期(1988年以后)

1988年4月,国家教委批准,北京航空学院正式改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89年,学校为国家“八五”期间全国14所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1997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

2001年,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行列。

2010年,入选“卓越计划”。

2011年,入选“珠峰计划”。

2012年,学校成为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

二、学术研究

科研建设

科研机构

截止201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拥有1个国家实验室、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4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工程中心和3个中关村开放实验室。

国家实验室

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

虚拟现实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计算流体力学实验室、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家科技重点实验室、“863”高技术CIMS设计自动化工程实验室、惯性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可靠性与环境工程实验室、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实验室、国家空管新航行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航空可靠性综合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网络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计算机新技术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室、流体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仿真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航空电子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特种功能材料与薄膜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北京市高技术实验室、“复杂系统分析与管理决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城市运行应急保障模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

研究所

航空探测研究所、 ATE技术研究所 、可靠性工程研究所 、外国语言研究所 、设备工程研究所 、管理系统工程研究所 、机器人研究所 、设计制造自动化研究所 、制造工程研究所 、软件工程研究所 、计算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飞行器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所 、固体力学研究所 、飞行设计研究所 、飞行控制与仿真研究所 、热动力研究所 、电子综合系统研究所、流体力学研究所 、 无人驾驶飞行器设计研究所 、高等教育研究所 、测控技术研究所 、光电技术研究所 、空间法研究所、电磁兼容技术研究所。

研究中心

BUAA-CAST研发中心、微传感器技术中心、 直升机研究中心 、微电子研究中心 、GPS工程研究中心 、隐身与反隐身研究中心 、 风切变技术研究中心 、石化工程高新技术开发中心 、 飞行器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心 、测探技术研究中心 、空中交通管制研究中心 、螺旋桨研究与发展中心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 、 软件科学研究中心 、无人驾驶飞行器研究中心 、 机器人研究中心 、复合材料研究中心 、微小型航行器研究中心 、计算机与信息研发中心、电磁兼容与电磁安全先进技术研究应用中心 。
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

201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揭牌成立,四位国际顶尖科学家入驻北航。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已成立五大研究中心,即由材料疲劳和断裂领域国际顶级科学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罗伯特·里奇教授担任中心主任的自然材料仿真研究中心;由世界核物理学界的领军人物、被誉为“放射性核束之父”的谷畑勇夫教授担任中心主任的宇宙核物理交叉研究中心;由国际著名数据库专家、英国爱丁堡皇家学院、苏格兰皇家学院院士樊文飞教授担任中心主任的大数据科学与工程国际研究中心;由清洁能源领域世界著名科学家约翰·温德尔·福尔摩斯教授担任中心主任的清洁能源系统与材料研究中心;由国际骨生物力学及骨科植入物领域的国际著名科学家郑诚功教授担任中心主任的国际介入医疗器械转化研究中心。

学会

中国工程图学学会、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中国系统仿真学会、中国航空学会动力专业分会、中国航空学会制导导航与控制分会、中国航空学会人体工程航医救生专业分会、中国航空学会复合材料专业分会、中国航空学会可靠性专业分会、中国航空学会信号与信息处理分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分会、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图像分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生命专业委员会、中国航空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系统仿真学会虚拟技术及应用专业委员会。

科研成果

学校在尖端技术研究领域居于国内高校前列,有40多项科研成果具有开辟意义;该校研制发射成功的多种型号飞行器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如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亚洲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蜜蜂”系列飞机、共轴式双旋翼无人驾驶直升机等。自2001年至2013年,北航共获国家三大科技奖励49项;特别在2005年至2013年,该校连续7年获得7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一等奖。

2013年学校科研经费到款23.23亿元,6项成果获得国家奖励,3位教授及其团体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批5项973项目、12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237项面上项目,重大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并获嘉奖。以“3D打印”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月宫一号”实验装置取得实质进展,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参与的发现四夸克物质Zc(3900)被评为2013美国《物理》杂志年度研究热点、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两篇文章分别名列ESI近两年热点论文和材料领域近十年高引用论文。

标志性成果

昆虫飞行的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力学

实时三维图形平台BH-GRAPH

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等复杂工程系统

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微结构及特性研究

六方铁磁体的稳定磁结构耦合及其可控磁功能特性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0年底,馆藏印刷型书刊资料累计达249万册,引进数据库总量达65个,电子图书总量达163.3万种,外文电子期刊达1.2万种;图书馆加入了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全国范围内的文献保障体系,包括全国高校文献保障系统(CALIS)、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工信部七馆联席会、北京高校图书馆联合体等,与国家图书馆、国家科技文献中心、中科院文献中心、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等北京地区近80余所图书馆以及全国100余所高校图书馆实现了馆际互借、资源共享。

学术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JFD )》、《中国学术期刊中和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的全文收录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Ei、CA、INSPEC、AJ、Aerospace(IAA、STAR)收录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导弹与航天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等多家数据库和检索刊物的收录刊源。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复合材料学报》

《大学英语》

《航空知识》

《Propulsion and Power Research》

《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

三、办学规模

截止2013年,学校设有7个学部、27个学院,涵盖工、理、管、文、法、经、哲、教育、医和艺术10个学科门类,在59个本科专业招生。

学科建设

截止2007年第三次国家级重点学科评选结束,北航共有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入选,覆盖2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此外,该校还拥有9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8个国防特色重点学科。学校在59个本科专业招生,拥有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一级硕士学位授权:


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


国家重点学科:

教育部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发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有18个学科参评,其中有6个学科排在全国前5位,有13个学科排在全国前10位,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两个学科位居全国第一。


师资力量

截止2013年9月31日,学校在职教职工3799人,其中专任教师2111人,教授、副教授1644人,凝聚了17位全职院士、16位中组部“千人计划”国聘专家、18位“973”计划首席科学家、46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34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两院院士

北航现有两院院士二十名(含双聘):高镇同、李未、刘大响、李椿萱、钟群鹏、陈懋章、王浚、冯培德、姚骏恩、李伯虎、杜善义、张彦仲、戚发轫、江雷、怀进鹏、李天、徐惠彬、张军、张广军、赵沁平。

国家突出贡献专家

陈宗基、周盛、张其善、武哲、李未、李椿萱、高歌、傅惠民。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蔡开元、傅惠民、徐惠彬、孙晓峰、孙茂、王田苗、张广军、任章、杨嘉陵、高以天、张涛、武哲、王东明、贾英民、王华明、张军、陶智、焦宗夏、苗俊刚、房建成、孟杰、黄海军、蔡国飙、曹晋滨、江雷、向锦武、王晋军、蒋成保、郭雷、李波、樊瑜波、郭林。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杨威迦、汤涛、周敏、杨世和、葛树志、秦洪、靳伟、张铁龙、杨海。

国家级教学名师

李尚志、王琪、张晓林。

国家级教学团队

教学建设

学校全面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珠峰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探索面向基础科学和重大工程技术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完善大学章程建设”及“试点学院”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计划,由北航牵头16所高校成立“卓越工程师高校联盟”,获准首批开展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教育。2009年底高质量通过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评估。截止2012年6月,共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8篇。

北航以培养“领军领导型人才”为目标,打造了高等工程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华罗庚数学班、知行文科实验班四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区,开办了大飞机班和发动机班等研究生教育项目。学校现有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9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还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和精品课程17门。

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2个

航空航天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学院教学实验中心。

教学实验中心:6个

物理基础教学实验中心、CAD教学实验中心、机械基础教学实验中心、计算机专业教学实验中心、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自动控制与测试教学实验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

飞机总体设计、电子电路(1)、数学实验、线性代数、理论力学、工程图学、空中交通管理。

省市级精品课程

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信号与系统、邓小平理论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光学工程、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

自主招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北约”),在2013年继续在自主选拔录取中联合命题、统一组织笔试并共享考试成绩。每位考生最多可报3所高校。所报考的高校互为平行关系,志愿不分先后。各高校根据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独立进行初审,合格者获得参加综合性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联合考试资格。

国防生

经国家教育部和总政治部批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中,为军队定向招收培养北京飞行国防生。

飞行国防生享受提前批次录取。未被录取者,不影响其他志愿的正常录取。面向15个省(直辖市)招收飞行国防生,招收对象为男性、理科应届生,培养专业为“飞行器动力工程”和“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国防生方向)。具体招生人数以各省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按照军队招收国防生规定的程序实行提前批次录取,依据招生计划和高考成绩由高到低依次录取。录取后,学校、军队与考生本人及其监护人须签订《飞行国防生培养协议书》。

对外交流

北航拥有国际交流合作外事自主审批权,通过实施“国际品牌计划”,构建北航国际交流合作网络和平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致力于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该校大力推进“学生国际经历计划”,积极开展与欧洲、北美、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著名高校的学生交换和学位互授、联授。学校加入了国际宇航联合会、“中欧精英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欧洲顶尖工科大学联盟(T.I.M.E)”[18] 等国际联盟和学术组织,其中北航的“中法工程师学院”已成为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典范。

北航先后与世界近200所著名高等院校、一流研究机构和知名跨国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授予150余名国际著名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顾问教授,聘请长短期外国专家近千人,主办了40余次国际或双边学术会议,创设了“中德软件联合研究所”、“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中法材料联合实验室”和“法国研究中心”等一批高端国际合作平台。

社会评价

北航在2013网大排行榜的排名:大学综合排名全国第10,大学生源质量排名全国第5,大学声誉排名全国第9,大学学术成果排名全国第7,大学物资资源排名全国第8,学术资源排名全国第14,大学教师资源排名全国第13。

北航在2013人大排行榜的排名:全国大学排名第11位。

北航在2013中国·两岸四地大学的排名:在两岸四地高校排第25位, 其中在大陆高校中排第12位。

北航在校友会的排名:综合研究型;五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数学类

物理学类

化学类

机械工程

工业设计

仪器类

材料类

电气类

电子信息类

自动化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土木类

交通运输类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天工程)

飞行器动力工程(国家试点学院)

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生物医学工程类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理科试验班类(高等工程学院)

理科试验班类(中法工程师学院)

工科试验班类(冯如书院)

工科试验班类(启明书院)

社会科学试验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