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事大学(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简称“海大”,是一所以航运为特色,多学科综合发展的交通运输部直属理工类院校,是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海事院校之一。大连海事大学历史悠久,系晚清至新中国建立40余年间中国仅有的三所海运高等院校合并而成。1953年,由东北航海学院、上海航务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大连海运学院,1994年,大连海运学院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学校现隶属于交通运输部,是教育部、交通运输部、辽宁省、大连市共建大学,国家“211工程”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高校。
至2013年,学校占地面积13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拥有设施和功能齐全的航海类专业教学实验楼群、航海训练与研究中心、水上求生训练馆、教学港池、图书馆、游泳馆、天象馆等;拥有航海模拟实验室、轮机模拟实验室等100余个教学科研实验室,拥有2艘远洋教学实习船。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共计20000余人。
办学历史
1953年,原东北航海学院、上海航务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而成。东北航海学院,源于1927年东北航警处筹办的东北商船学校;上海航务学院,其前身为上海吴淞商船专科学校;福建航海专科学校,源于陈嘉庚先生于1920年创办的集美学校实业部水产航海科,三校系晚清至新中国建立40余年间中国仅有的三所海运高等院校,时为中国唯一的高等航海学府。
1960年,大连海运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63年,周总理亲自批示大连海运学院航海类专业学生实行半军管。
1983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国际海事组织(IMO)在学校设立了亚太地区国际海事培训中心。
1985年,世界海事大学在学校设立分校。
199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江泽民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1997年,被国家批准进行“211工程”重点建设。
1998年,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国家港务监督局和挪威船级社(DNV)的认证,成为该国第一所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DNV三个认证规则证书的大学。
2000年12月,交通部所属大连海运学校并入大连海事大学。
2004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检查,并获得优秀。
2006年,交通部、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就支持加快大连海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达成了共建协议。通过不断地建设和发展,学校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等方面已居于世界同类院校的前列。
2009年,学校成功举办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暨大连海事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活动,李长春、张德江、刘延东、陈至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学校致信或题词祝贺,刘延东、陈至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视察了学校。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学校有专任教师1273名,其中教授329名,专职博士生导师151名,聘任二级教授40名,三级教授66名,并涌现了大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在海上交通工程、航海信息工程、船舶智能化、船舶动力系统及节能技术、船机修造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海洋环境保护、海事法规体系等领域,集中了一批专业理论深厚、科研能力较强的知名专家、教授和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骨干。学校还聘请共享院士 7名、“长江学者”3名、讲座教授76名、客座教授468名,通过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实质性工作与交流;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教学团队。
组织机构
截至2014年,大连海事大学有9个二级院系,开设本科专业51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13年,学校拥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 (MPA)、法律硕士(J.M)、翻译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硕士(14个领域)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省重点培育学科。
大连海事大学院系设置
航海学院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交通运输管理学院 |
交通运输装备与海洋工程学院 |
法学院 |
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物理系 |
体育工作部 |
继续教育学院 |
资料来自校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