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服装学院(www.bift.edu.cn) 北京服装学院是全国唯一以服装命名,艺工为主,艺、工、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始建于1959年,原隶属于纺织工业部,1998年划转北京市为主管理。
近年来,学校秉承“求是创新、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坚持特色办学,建立了“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管理教育相结合,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服装教学体系。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7000余人,教职员工800余人,设有5个二级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个系(外语系、造型艺术系)、2个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基础教学部)、1个教学中心(计算机信息中心)及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研究生部。有21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第二学士学位点、4个双学位专业点。有3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级学科, 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二级学科和4个市级科研机构(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数字与交互媒体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首都服饰文化与服装产业研究基地、服装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有全国“十佳”特色博物馆之一的民族服饰博物馆。
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留学生和继续教育,形成了以本科为主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尤其自2007年教育部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以来,学校以“质量工程”为契机,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改革,通过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各项工程均取得了标志性成果,使我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目前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艺术设计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工业设计专业、表演、轻化工程;北京市级精品课程5门——《服装设计学》、《中国服装史》、《数码设计基础》、《成衣纸样与工艺》、《服装画技法》;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6部——《服装艺术设计》和《服装纸样设计原理与技术(男装/女装)》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艺工结合教学团队”;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艺工结合教学团队”、“服装设计与营销管理教学团队”、“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团队”和“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团队”。
教学建设
根据2014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3个;市级精品课程5门;完成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0部,承担国家级规划教材20部。[1]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
服装设计与工程、轻化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艺术设计
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
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工业设计、轻化工程、表演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艺工融合应用型现代服装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服装服饰实验教学中心
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服装材料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服装服饰实验教学中心
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3个):
北服-爱慕服装专业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北服-新百丽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北服-盛虹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精品课程
校级精品课程一览表
序号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所在部门
|
姓名
|
职称
|
1
|
素描
|
孙纲
|
教授
|
美术系
|
2
|
水粉
|
张玉祥
|
教授
|
3
|
服装材料学
|
王越平
|
副教授
|
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
|
4
|
市场营销
|
宁俊
|
教授
|
商学院
|
5
|
管理学(系列课程)
|
陈桂玲
|
副教授
|
6
|
有机化学
|
李秀艳
|
副教授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7
|
计算机原理与应用
|
薛天宇
|
副教授
|
工业设计与信息工程学院
|
8
|
机械设计基础
|
罗家莉
|
副教授
|
基础课部
|
9
|
工程制图
|
李杰
|
副教授
|
10
|
大学物理实验
|
陈祖刚
|
教授
|
市级精品课程一览表
课程名称
|
所属院系
|
课程层次
|
所属学科
|
负责人
|
中国服装史
|
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
|
本科
|
艺术类
|
袁仄
|
服装设计学
|
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
|
本科
|
艺术类
|
胡月
|
成衣纸样与工艺
|
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
|
本科
|
轻工纺织食品类
|
刘瑞璞
|
数码设计基础
|
艺术设计学院
|
本科
|
艺术类
|
詹炳宏
|
服装画技法
|
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
|
本科
|
艺术类
|
刘元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