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部门:教育部
学校类型:理工类
学校性质: 211高校
学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
官方网址:www.swjtu.edu.cn
招生简章:www.ad1896.cn/
西南交通大学(www.swjtu.edu.cn)创建于1896年,曾先后定名为"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唐山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是我国近代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也是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和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高校。
今天,西南交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理、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拥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培养体系,有72个重点本科专业,134个硕士点,8个一级、5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23个院系,以及2个一级、10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拥有在世界交通领域有着重大影响的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300余名。
历史发展
清末/学堂时期
西南交通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前身为1896年(光绪22年)创立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由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王文韶以《奏为拟设立铁路学堂所需经费在火车脚价等项下酌加应用事》为题上奏光绪帝设立铁路官学堂,后经光绪帝御笔朱批“该衙门知道”,在津榆铁路总局(北洋铁路总局)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铁路学堂——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英文名称为Imperial Chinese Railway College,即中华帝国铁道学院)。吴调卿以津榆铁路总局总办的身份兼任铁路学堂第一任总办(校长)。1896年11月20日,北洋铁路总局在上海《申报》上刊登《铁路学堂告白》,开始招生。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山海关沦陷,学堂教学被迫中辍。[2-3]
1905年,因铁路建设人才匮乏及山海关铁路学堂卓越的办学成绩,山海关内外铁路总局筹备恢复学堂,遂选址唐山复校。因添办矿冶学科,学堂名称为“山海关内外路矿学堂”,又因校址在唐山,故定名为“邮传部唐山路矿学堂”。
1906年8月初,学堂在天津,上海,香港等地主要报纸刊登招生广告,开始招生。
其时,学校已发展成为全国最为知名的工科学府之一。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初期(1911-1921)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中华民国成立,对学校发展起决定性影响的罗忠忱教授到校任教。1913年9月,遵照国民政府教育部和交通部指示,学校更名为唐山工业专门学校。
1916 年教育部组织全国专门以上学校评比,唐山工业专门学校获得第一,教育总长范源濂手书“竢实扬华”匾额一方以为奖励。
1917年,毕业生茅以升、黄寿恒考取庚子赔款,留学美国。
1919年,学校校友会正式成立,时任校长章宗元及“中国近代工程之父”詹天佑等被推举为理事。
至1920年,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已发展成为全国一流的工科学府,培养了一批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贡献的科学家,如桥梁专家茅以升、教育家竺可桢、民权运动领袖杨杏佛、中国数学史第一人李俨、北大地质学科的开创者何杰、民国第一任矿产司司长胡博渊、新加坡华人领袖李光前、实业家李国伟、中国植物学奠基人钱崇澍、著名银行家贝祖贻、机械工程学家潘承孝、何乃民,铁路工程巨擘杜镇远、侯家源等。
二三十年代(1921-1937)
1920年12月,北洋政府交通部长叶恭绰以“交通要政,亟需专才”为由,拟订统一教育办法,将交通部所属之上海、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邮电学校和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合并改组为交通大学。设立交通大学上海学校(现为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唐山学校(现为西南交通大学)和交通大学北京学校(现为北京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唐山学校由罗忠忱、茅以升任正、副主任。
为了统一学科,沪校的土木科调归唐校,唐校的机械科调归沪校;沪校的管理科调归京校为大学部,京校原有系科改为专门部。 1921年7月1日交通大学完成改组工作;交通大学唐山学校设立土木工程科,统称为“理工部”。
1922年6月20日,交通大学改组为两所独立的学校。沪校为交通部南洋大学,唐校为交通部唐山大学。京校撤消,并入交通部唐山大学,称交通部唐山大学北京分校。
1926年秋,北洋政府交通部代理总长兼唐山大学校长常荫槐筹建交通部唐山大学锦县分校,今天的西南交大新校区南大门设管理、工程、矿冶三个系。这是东北的第一所国立大学。
1928年2月,北洋政府交通部指令交通部唐山大学改名唐山交通大学。6月15日,国民政府宣布南北统一。6 月 29 日,国民政府交通部改唐山交通大学为交通部第二交通大学(上海的南洋大学,因早已在国民政府管辖区内,改称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
1929年3月,唐山交通大学锦县分校独立,称东北交通大学,由张学良兼任校长。
1929年,国民政府交通部再次将上海、唐山、北京三所交通大学整合为统一的交通大学。在上海设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铁道管理学院;在唐山设立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在北平设立交通大学铁道管理学院北平分院。
1931年,学校增设矿冶工程系,因此,更名为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
1931年,增设交通大学研究所唐山分所。
1932年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唐山所在冀东地区成为前线。特别是冀东伪政府成立后,已实质沦陷于敌手。但学校在孙鸿哲院长主持下,唯唐山交大独挂国旗,全体教师及学生团结一致,在最前线坚持每一寸国土。如他所言“校墙以内地方,在国旗招展之下,是为真正的国土”。
自1921年与上海南洋公学、北京邮电学校和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共同组建交通大学起,“唐山”与“交大”成为学校的共同名片,校名虽屡有变更,但唐山交通大学成为学校校友心中共同认可的校名。唐院毕业人数虽少(每年不足五十人),但培养了大批英才,如美国工程院院士、世界预应力混凝土先生林同炎、一代水利专家黄万里、铁路建设大师赵祖康、汪菊潜、地质学家方俊、材料科学家周惠久、抗战功臣李温平等;1933 届土木一个班就出现了张维、严恺、刘恢先、林同骅等四位中美两国院士。
抗日战争至建国前的唐山工(程)学院(1937-1949)
1937年“七七事变”后,学校校园被日军占领,孙鸿哲院长病逝于北平。全校师生自发南迁,克服种种困难,在校友的帮助下,在湖南湘潭复校,茅以升任代理院长,后正式聘为院长。
1938年3月,教育部电令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不再隶属交通大学校部而直接向教育部行文;令原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并入,在唐山工学院内增设铁道管理系。此后,唐院又迁湖南湘乡、贵州平越。
1942年,因原北平铁道管理学院部分教师试图恢复独立,茅以升院长被迫离职。当年底教育部令,学校更名交通大学贵州分校,下辖唐、平两院,唐院校友及教师胡博渊、罗忠忱、顾宜孙相继任贵州分校校长。1944年,日寇入侵贵州,该校再迁重庆璧山丁家坳,至抗战胜利。
1946年8月,回到唐山校园,接教育部电令,更名国立唐山工学院,顾宜孙任院长。
1949年,国立唐山工学院南迁上海,唐振绪校友在茅以升、赵祖康等支持下出任唐山工学院代理院长,为保全唐院做出了巨大贡献。
抗战时期学校播迁湘桂贵川四省,行程万里,并帮助平院(今北京交通大学)在唐院内复课,培养了佘畯南、肖纪美、邱竹贤、徐采栋、龙驭球、谭靖夷等多位两院院士;更培养了姚桐斌、陈能宽两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为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建国后至院系调整前(1949-1952)
1949年,学校组建中国交通大学,本部在北京铁道部,下设唐山工学院和北京铁道管理学院。茅以升再次回到母校任职,在他和唐振绪院长的领导下,学校从国内外聘请了大批知名学者到校任教,新组建了机械、电气、化工系,增强了数理共同学科,形成了完整的现代工科教育体系。
1949年,在王柢教授领导的交通材料研究所的基础上,筹建铁道科学研究所(今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由唐振绪院长兼任所长,研究员多由唐院教授担任。
1950年8月,中国交通大学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学校继而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
1951年4月,毛泽东主席应茅以升校长之请为学校题写校名。同年,学校下辖的铁道科学研究所迁入北京由时铁道部管理,发展成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唐山铁道学院时期(1952-1972)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北方交通大学撤销,所辖两院分别更名唐山铁道学院、北京铁道学院。是年暑期后,学校采矿系、冶金系、化工系、建筑系、信号专修科以及土木系水利组、电机系电讯组等系科调往时北京矿业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天津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1958年开始,又成建制调出部分系科组建时兰州铁道学院。
1964年,根据中共中央建设大三线的精神,学校开始整体从河北唐山内迁四川峨眉办学。
西南交通大学时期(1972年至今)
1971年,学校正式迁峨眉,1972年学校由唐山铁道学院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
1989年,学校校部正式搬迁至成都,从而形成了成都、峨眉两个校区。
2000年2月12日,西南交通大学由铁道部正式划归教育部。
2002年,学校在成都犀浦建设新校区。
2004年,西南交通大学在成都市高新西区犀浦镇建成新校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一校两地三校区”的格局正式形成。
院系专业
院系设置
土木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学院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经济管理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建筑学院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艺术与传播学院 | 公共管理学院 |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 力学与工程学院 |
数学学院 | 政治学院 | 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 | 现代工业技术培训中心 | 体育工作部 |
茅以升学院 | 詹天佑学院 | 医学院 | 利兹学院 |
学科门类 | 大类专业 | 专业名称 | 所在院系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经济学 | 公管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公管学院 | ||
金融学 | 经管学院 | ||
法 学 | 法学类 | 法 学 | 政治学院 |
政治学类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政治学院 | |
文 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汉语言文学 | 艺传学院 |
对外汉语 | 外语学院 |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英 语 | 外语学院 | |
德 语 | 外语学院 | ||
日 语 | 外语学院 | ||
法 语 | 外语学院 | ||
翻 译 | 外语学院 | ||
新闻传播学类 | 传播学 | 艺传学院 | |
广告学 | 艺传学院 | ||
艺术类 | 音乐表演 | 艺传学院 | |
绘 画 | 艺传学院 | ||
艺术设计 | 艺传学院 | ||
理 学 | 数学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数学学院 | ||
生物科学类 | 生物信息学 | 生命学院 | |
地理科学类 | 地理信息系统 | 地学学院 | |
电子信息科学类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物理学院 | |
信息安全 | 信息学院 | ||
心理学类 | 应用心理学 | 心理中心 | |
统计学类 | 统计学 | 数学学院 | |
物理学类 | 应用物理学 | 物理学院 | |
工 学 | 地矿类 | 地质工程 | 地学学院 |
材料类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学院 | |
机械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学院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材料学院 | ||
工业设计 | 艺传学院 | ||
制造工程 | 机械学院 | ||
车辆工程 | 机械学院 | ||
仪器仪表类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机械学院 | |
能源动力类 | 热能与动力工程 | 机械学院 | |
电气信息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气学院 | |
自动化 | 信息学院 | ||
电子信息工程 | 电气学院 | ||
通信工程 | 信息学院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信息学院 | ||
网络工程 | 信息学院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信息学院 | ||
生物医学工程 | 材料学院 | ||
软件工程 | 信息学院 | ||
计算机软件 | 信息学院 | ||
物联网工程 | 信息学院 | ||
土建类 | 建筑学 | 建筑学院 | |
城市规划 | 建筑学院 | ||
土木工程 | 土木学院 |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 机械学院 | ||
景观建筑设计 | 建筑学院 | ||
测绘类 | 测绘工程 | 地学学院 |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地学学院 | ||
环境与安全类 | 环境工程 | 地学学院 | |
安全工程 |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 ||
化工与制药类 | 制药工程 | 生命学院 | |
交通运输类 | 交通运输 |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 |
交通工程 |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 ||
物流工程 |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 ||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 | 机械学院 | ||
工程力学类 | 工程力学 | 力学学院 | |
工程结构分析 | 力学学院 | ||
生物工程类 | 生物工程 | 生命学院 | |
公安技术类 | 消防工程 | 地学学院 | |
农 学 | 森林资源类 |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 | 建筑学院 |
医 学 | 药学类 | 中药学 | 生命学院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经管学院 |
工业工程 | 机械学院 | ||
工程管理 | 经管学院 | ||
工商管理类 | 工商管理 | 经管学院 | |
会计学 | 经管学院 | ||
旅游管理 | 经管学院 | ||
电子商务 | 经管学院 | ||
物流管理 |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 ||
公共管理类 | 公共管理 | 公管学院 |
学科建设
截至2013年9月,学校共有2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10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3个一级省重点学科(涵盖46个二级学科)、54个二级省重点学科。10个博士后流动站,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重点学科
序号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1
|
机械工程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2
|
机械电子工程
|
|
3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4
|
车辆工程
|
|
5
|
交通运输工程
|
道路与铁道工程
|
6
|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
|
7
|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
8
|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
|
9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
10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序号 | 一级学科 | 涵盖二级学科 |
1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2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
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
4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 |
5 | 思想政治教育 | |
6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
7 | 力学 |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
8 | 固体力学 | |
9 | 流体力学 | |
10 | 工程力学 | |
11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12 | 材料学 | |
13 | 材料加工工程 | |
14 | 电气工程 | 电机与电器 |
15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
16 |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 |
17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
18 |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 |
19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物理电子学 |
20 | 电路与系统 | |
21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
22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
23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24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
25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26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
27 | 系统工程 | |
28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
29 | 土木工程 | 岩土工程 |
30 | 结构工程 | |
31 | 市政工程 | |
32 |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 |
33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
34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
35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
36 | 摄影测量与遥感 | |
37 |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 |
38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39 |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 |
40 | 地质工程 | |
41 | 生物医学工程 | (不分设二级学科) |
42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不分设二级学科) |
43 | 工商管理 | 会计学 |
44 | 企业管理 | |
45 | 旅游管理 | |
46 | 技术经济及管理 |
序号
|
二级学科
|
1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
|
应用数学
|
3
|
凝聚态物理
|
4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5
|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6
|
安全技术及工程
|
7
|
环境工程
|
8
|
行政管理
|
序号 | 一级学科 | 学位类别 | 序号 | 一级学科 | 学位类别 |
1 | 中国语言文学 | 博士/硕士 | 23 | 外国语言文学 | 硕士 |
2 | 力学 | 博士/硕士 | 24 | 新闻传播学 | 硕士 |
3 | 机械工程 | 博士/硕士 | 25 | 音乐与舞蹈学 | 硕士 |
4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博士/硕士 | 26 | 设计学 | 硕士 |
5 | 电气工程 | 博士/硕士 | 27 | 数学 | 硕士 |
6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博士/硕士 | 28 | 物理学 | 硕士 |
7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博士/硕士 | 29 | 系统科学 | 硕士 |
8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博士/硕士 | 30 | 统计学 | 硕士 |
9 | 土木工程 | 博士/硕士 | 31 | 光学工程 | 硕士 |
10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博士/硕士 | 32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硕士 |
11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博士/硕士 | 33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硕士 |
12 | 交通运输工程 | 博士/硕士 | 34 | 建筑学 | 硕士 |
13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博士/硕士 | 35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硕士 |
14 | 工商管理 | 博士/硕士 | 36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硕士 |
15 | 软件工程 | 博士/硕士 | 37 | 生物医学工程 | 硕士 |
16 | 哲学 | 硕士 | 38 | 城乡规划学 | 硕士 |
17 | 理论经济学 | 硕士 | 39 | 风景园林学 | 硕士 |
18 | 应用经济学 | 硕士 | 40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硕士 |
19 | 法学 | 硕士 | 41 | 药学 | 硕士 |
20 | 政治学 | 硕士 | 42 | 中药学 | 硕士 |
21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硕士 | 43 | 公共管理 | 硕士 |
22 | 体育学 | 硕士 |
序号
|
学科名称
|
排名
|
序号
|
学科名称
|
排名
|
1
|
交通运输工程
|
1
|
11
|
工商管理 | 24 |
2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6
|
12
|
公共管理 | 29 |
3
|
土木工程
|
8
|
1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8 |
4
|
电气工程 | 8 |
14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9 |
5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12 |
1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41 |
6
|
建筑学 | 16 |
16
|
软件工程 | 42 |
7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17 |
17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42 |
8
|
机械工程 | 18 |
18
|
物理学 | 47 |
9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0 |
19
|
数学 | 56 |
10
|
力学 | 21 | 20 | 统计学 | 68 |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9月,学校有专任教师2500余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专职院士9人,国家“千人计划”9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1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6人,国家级和教育部创新团队6 个;第三届长江学者成就奖特等奖1人,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1人,何梁何利基金奖获得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四川省省级教学名师15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9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2名,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1人;另外还聘请了4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兼职教授,聘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Robert A.Mundell)、泽尔腾(Reinhard Selten),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Douglas Osheroff)、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Harold zur Hausen 教授等为学校名誉教授。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3个,校级教学团队21个 。
教学建设
截至2012年底,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15个专业被列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培养计划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35门、国家级视频开放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87门、省级资源共享课16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3门、校级双语师范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教材30门,国家级规划教材65门;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0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12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车辆工程、通信工程、建筑学、交通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地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工程力学、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视频开放课(2门):
《走进时代的列车》 (2012年、沈志云)、《灾难心理学》 (2012年、宁维卫)
国家级精品课程一览表(35门)
序号 | 课程名称 | 完成人 | 年份 |
1 | 《机械设计》 | 吴鹿鸣 | 2003年 |
2 | 《土木工程制图》 | 卢传贤 | 2004年 |
3 | 《选线设计》 | 易思蓉 | 2005年 |
4 | 《高电压技术》 | 吴广宁 | 2005年 |
5 | 《材料力学》 | 江晓禹 | 2005年 |
6 | 《生产管理》 | 周国华 | 2005年 |
7 | 《工程测量》 | 岑敏仪 | 2006年 |
8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 何云庵 | 2006年 |
9 | 《电磁场与电磁波》 | 杨儒贵 | 2006年 |
10 | 《电力牵引控制系统》 | 冯晓云 | 2007年 |
11 | 《地下铁道》 | 高波 | 2007年 |
12 | 《大学英语》 | 吕长 | 2007年 |
13 | 《机械原理》 | 谢进 | 2007年 |
14 | 《行车组织》 | 彭其渊 | 2007年 |
15 | 《交通管理与控制》 | 罗霞 | 2008年 |
16 | 《理论力学》 | 杨翊仁 | 2008年 |
17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鲜于浩 | 2008年 |
18 | 《材料力学性能》 | 戴光泽 | 2008年 |
19 | 《起重机金属结构》 | 程文明 | 2009年 |
20 | 《桥梁工程概论》 | 李亚东 | 2009年 |
21 | 《财务管理》 | 肖作平 | 2009年 |
22 | 《货物运输组织》 | 李宗平 | 2009年 |
23 | 《工程力学》 | 沈火明 | 2009年 |
24 | 《青心理学》 | 宁维卫 | 2009年 |
25 | 《车辆工程》 | 李芾 | 2010年 |
26 | 《远动监控技术》 | 陈维荣 | 2010年 |
27 | 《土木工程地质》 | 白志勇 | 2010年 |
28 | 《信息检索》 | 高凡 | 2010年 |
29 | 《公共政策概论》 | 陈光 | 2010年 |
30 | 《材料力学》 | 江晓禹 | 2007年 |
31 | 《大学英语》 | 金桂林 | 2007年 |
32 |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 | 王广俊 | 2008年 |
33 | 《电子测量技术》 | 张葛祥 | 2009年 |
34 | 《工程力学》 | 葛玉梅 | 2009年 |
35 | 《桥梁工程》 | 李亚东 | 2009年 |
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1个):
四川省首个MOOCs——ewant育网开放教育平台(两岸五所交通大学共建网络教育平台)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
“国际化、工程化、差异化的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茅以升班轨道交通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个):
北京铁路局、成都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铁路局、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南车集团资阳机车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单位)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交通运输虚拟仿真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7个):
机械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力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普通物理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交通运输实验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0个):
机械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普通物理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力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交通运输实验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精品课程(87门):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高等数学、结构力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电路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输组织学、数学建模、运筹学、铁路信号基础、土木工程概论、铁路站场及枢纽、工程流体力学、电工学、基础工程、大学语文、健美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工程材料、旅客运输组织、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级英语阅读、计算机网络、供应链管理、现代通信原理、生物信息学、建筑设计基础、现代物流管理基础、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工程化学、文科高等数学、数字电子技术、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等
科研平台
截至2013年,学校建有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地方)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主建或参建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4个;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8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2个、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以及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等24个省部级重点研究机构,并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全国CAD应用培训网络成都中心和现代工业技术培训中心.。
国家级
国家实验室(筹 )(1个):现代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
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地方)(3个):
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4个):
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尖端装备跨尺度设计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西藏大学西藏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
现代城市交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省部级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先进驱动节能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8个):信息编码与传输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制造业产业链协同与信息化支撑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综合运输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抗震工程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服务科学与创新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道路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风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应用力学与结构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工程实验室(3个):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四川省工程实验室、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四川省工程实验室、系统可信性自动验证四川省工程实验室
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现代服务科技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进焊接及表面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急测绘保障与地质灾害监测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邓小平研究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西部交通战略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现代设计与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省区域和国别重点研究基地(2个):美国研究中心、越南研究中心
四川省高校重点(工程)实验室(中心)(22个):
强度与振动实验室、物料搬运机械实验室、表面工程与摩擦学实验室、磁浮列车与磁力应用工程实验室、交通安全工程技术实验室、数字化城市交通综合实验室、交通信息与控制实验室、电磁场与磁波技术实验室、信息安全与国家计算网格实验室、人工器官表面工程实验室、地理信息工程中心、移动通信实验室、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室、网络通信技术实验室、新型驱动技术实验室、环境污染与工程环境控制实验室、现代焊接技术实验室、高压科学与技术实验室、风工程实验室、车辆热能动力机械实验室、云计算与智能技术实验室、信息协同与物联网工程实验室
铁道部重点实验室及基地(9个):
铁道电气化与自动化实验室
桥梁、隧道及地下工程实验室
道路及铁道工程实验室
智能控制与仿真工程研究中心
交通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结构工程试验中心
铁路机车司机培训考试中心 (负责全国铁路司机资格考试培训)
高速铁路技术培训中心 (下属8个培训基地)
铁道部继续教育西南基地 (一级基地)
校级
校企联合实验室及教研中心(23个):
西南交通大学-施耐德电气联合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罗克韦尔自动化实训实验室
贝加莱-西南交通大学工业自动化联合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亿道电子物联网联合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联合实验室
轨道交通装备减振性能检测联合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ALTERA公司EDA/SOPC联合实验室
轨道交通装备声学性能检测联合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艾菲诗ERP联合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英特尔多核技术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RS瑞蓝可靠性工程联合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英特尔嵌入式技术联合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富士通MCU联合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康奈尔大学科技与社会创新国际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甲骨文管理信息化实验室及教研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SAP ERP联合实验室
中海达-西南交通大学全球定位系统GNSS联合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普华科技项目管理实验室
赛灵思-西南交通大学FPGA联合实验室
LINUX联合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加拿大RIM/QNX-美国TI公司轨道交通嵌入式信息系统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主导科技无损检测联合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ETAP电力系统仿真联合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