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简称东师或东北师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建校于1946年,原名东北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0年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易名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是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之一 ;教育部批准设置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111计划”即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高校之一;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教育部直属的六所综合性师范大学之一;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高校。
截至2014年,学校有本部和净月两个校区,23个教学单位,68个本科专业,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点覆盖了除军事学和医学以外的11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综合性学科格局,是全国重要的师资人才培养基地。
历史沿革
东北师范大学的前身是东北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1946年元旦前后,东北局指示著名作家舒群创办“东北公学”,同年2月以“依照民主政府建设新东北之方针,广集各级学员,以造就行政技术及师资等实际工作人才”为目标开始招生。不久东北局决定将“东北公学”改名为“东北大学”,任命张学良将军的胞弟、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张学思兼任校长,校址设于本溪。
1946年3月15日转至安东(现丹东市)后,继续转移经通化、梅河口、吉林,于4月26日到达长春。校址设在当时长春著名的建筑之一“海上大楼”。5月,由于国民党反动军队向公主岭进犯,学校再度北撤。27日到达哈尔滨市,除留部分师生接收哈尔滨医科大学,继续北撤。1946年6月1日,最后一批师生到达北满根据地佳木斯市。学校定址于“满赤医院”,开始了新的历程。在历时3个月, 行程1500余公里的北撤中,学校的队伍不断壮大,干部、教师始终和同学同甘共苦,表现出了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显示了党的干部的优秀品质和作风。
1946年8月, 张如心所率延安大学和华北联合大学的百余名教师、干部胜利地到达哈尔滨市,加入了东北大学的行列,壮大了东北大学的力量,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实力雄厚的教师、干部队伍。党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先后担任学校副校长、校长。
1946年,东北大学新生在哈尔滨市的东大办事处门前集合赴佳木斯。
1947年5月9日深夜,东北大学学生、刁翎县土改工作团团员李雷,被土匪杀害。中共刁翎县委为他修建了烈士墓。
1947年5月12日,东北大学学生张建堂在参加土改时,同土匪激战中光荣牺牲。中共刁翎县委为他修建了烈士墓,并将刁翎村改名为建堂村。
1947年,东北大学学生在佳木斯过着艰苦的生活。
1948年4月,东北大学宣传队为群众演剧。
1948年4月,东北大学师生300余人下乡参加土地改革。1948年5月,东北大学学生绘制的解放战争发展形势图,竖立在校门口。1948年7月,东北局决定将东北大学迁往吉林市,与党在吉林市创建的吉林大学合并,定名为东北大学。1949年2月,长春大学、沈阳东北大学、长白师范学院文、理、法三个学院及先修班教职员与学生,全部合并到东北大学。1949年7月,学校由吉林市迁到长春市。
1949年3月,东北大学学生刘自然率东北学生代表团出席第十四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
1949年10月1日,东北大学师生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
1949年11月6日,东北大学青年团、教工会、学生会召开庆祝党公开大会。
1950年4月, 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学校易名为东北师范大学,隶属教育部,成为一所以培养新型的中学师资为目标的高等师范院校。1952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成仿吾到该校担任党委书记兼校长。成老到校后, 带领全校干部 、教师实行正规化办学, 狠抓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 加强科学研究的领导和管理, 充实教师队伍,弘扬延安精神, 使学校有了长足的发展, 成为当时中国最有影响和最具发展实力的师范大学之一。
1958年,东北师范大学下放归吉林省领导,同年10月学校更名为吉林师范大学。十年动乱期间,学校遭受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但富于革命传统的广大师生在动乱中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为学校后来的发展保存了力量。
197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 学校重新划归教育部领导。1980年8月, 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恢复了“东北师范大学”的校名。
1996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1999年,学校顺利完成新一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与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000年,启动净月校区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同年,学校被批准试办研究生院,成为全国53所拥有研究生院的高等院校之一。
1996年,江泽民总书记为东北师范大学题词: “办好师范教育,培养优秀教师,提高民族素质”,这是党和人民对东北师范大学的拳拳重托和殷殷厚望。
2007年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吉林省委书记王珉,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王儒林的陪同下来到东北师范大学,和同学们热烈讨论起师范教育问题,并首次就免费师范生教育问题和同学们交换意见。
2007年5月,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东北师范大学担负起了首届免费师范生教育的重任,东北师范大学将继续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院系专业
东北师范大学二级学院
序号 |
学院 |
序号 |
学院 |
1 |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12 |
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 |
2 |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
13 |
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
3 |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
14 |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
4 |
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
15 |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5 |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
16 |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6 |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17 |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7 |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18 |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 |
8 |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19 |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
9 |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20 |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
10 |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21 |
东北师范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 |
11 |
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 |
22 |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
东北师范大学专业设置
经济学 |
法学 |
国际政治 |
社会学 |
思想政治教育 |
教育技术学 |
学前教育 |
小学教育 |
体育教育 |
运动训练 |
汉语言文学 |
英语 |
俄语 |
日语 |
商务英语 |
新闻学 |
广告学 |
历史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理学 |
化学 |
地理科学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图书馆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软件工程 |
生物科学 |
统计学 |
心理学 |
生态学 |
环境科学 |
工商管理 |
行政管理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旅游管理 |
音乐学 |
舞蹈编导 |
广播电视编导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哲学 |
美术学 |
设计学[8] |
|
|
|
|
学科建设
截至2013年,学校有18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3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点;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1个“十二五”吉林省一级学科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历史、中文、生物等3个学科是国家文科、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该校学科点覆盖了除军事学和医学以外的11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综合性学科格局。
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哲学、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草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