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部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学校类型:民族类
学校性质: 其它部委直属
学校地址: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708号
官方网址:www.scuec.edu.cn/
招生简章:zsb.scuec.edu.cn/
中南民族大学(www.scuec.edu.cn) 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坐落于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南湖之滨。学校前身为中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 年,2002年3月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学校占地1446亩,校舍面积78万余平米,馆藏图书280余万册,拥有全国高校第一家民族学博物馆。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建筑鳞次栉比,湖光山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教学、科研和生活的优美环境。
学校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类学生25000余人,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其中在湖北、河南、内蒙、新疆、广西、西藏、云南等7个省(区)进入第一批招生,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达到60%以上,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超过95%,毕业生首次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学校现有教职工2001人,其中专任教师1307人。教师中正副教授61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380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9人,省部级专家34人,拥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教师比例达到81.5%,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
历史沿革
1951年1月,中南军政委员会遵照国家政务院颁发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的规定,委托中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筹办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并由中原大学副院长孟夫唐(1951年—1953年11月)兼任院长。同年四月开始选择校址,经过三次移动,于12月最后确定校址在武昌洪山南麓(现湖北省军区大院内)。
1951年八月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第一期学员包括11个民族开始入学。
1952年11月27日,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将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改名为中南民族学院。由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领导,院长仍由孟夫唐兼任。第二期学员336人包括19个民族于1952年10月开始入学,并在洪山新校址举行开学典礼。
1953年4月,广东民族学院迁入中南民族学院。同年7月,学院教职工达130人学员569人。
1953年十一月,孟夫唐辞去院长职务,后由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熊寿祺兼任院长。
1954年调李守宪(1954年8月—1958年4月)出任院长一职。中南行政取消后,中南民族学院改属中央教育部领导,湖北省教育厅代管。
1956年秋开学后,中南民族学院在校学生达1062人。
1958年,中南民族学院经批准开办本科教育,正式成为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院校(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学校曾更名为中央民族学院武汉分院)。
1980年,中南民族学院经历文革期间撤销后批准复办,由国家民委直接领导,并于1981年秋恢复招生。
1985年,中南民族大学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
1986年,学校建成全国第一所民族学博物馆。
1990年,学校设立吴泽霖教授奖学基金,成为学校最高等级奖学金。
2002年,正式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并于2003年成为国家民委与武汉市共建高校。
2006年,学校正式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了学士、硕士和博士的完整的学位教育体系。
2008年,学校获得推荐优秀本科应届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同年与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普拉特维尔分校合办中国民族高校在外建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
2010年,学校历史上首次实现拥有56个民族的学生。
2011年,学校迎来建校60周年校庆,同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为具有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
2013年,民族学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师资力量
2011年9月,学校共有教职工1923人,其中专任教师1240人。专任教师来自国内外120余所大学或科研院所,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位的980人,所占比例为79%,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41人。学校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575人,其中教授168人;研究生导师36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29人、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10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5人、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16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专家6人、湖北省学科带头人3人、湖北省学术骨干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2人、楚天学者2人。
学科建设
学校开设了10大学科门类的77个本科专业,授权学科覆盖了除军事学之外的其他全部12个学科门类,包括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工学、理学、医学、农学、艺术学等。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
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
|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
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
中南民族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
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
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中南民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
|
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
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
中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
|
中南民族大学计算与实验中心
|
|
办学成果
截至2013年12月,学校拥有一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19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80个学术型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10个专业领域)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23门国家、省级精品课程,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2个湖北省高校特色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品牌专业,11个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民族学
|
数据截至2014年
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理论经济学 | 法学 | 教育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数学 |
生物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中药学 | 公共管理 | 中国史 |
生态学
|
软件工程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化学 | 工商管理 |
|
省重点学科
民族学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教育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化学 | 生物学 | 工商管理 |
文艺学 | 分析化学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
中国少数民族史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
|
|
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
民族学
|
数据截至2014年
湖北省特色专业
物理化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数据截至2014年
国家级精品课程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数据截至2014年
省级精品课程
物理化学实验
|
物理化学
|
古代汉语
|
信号与系统
|
新闻学概论
|
无机化学
|
管理学原理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大学物理
|
中国文学史
|
微生物学
|
中国当代文学史
|
南方民族史
|
综合英语
|
广告学概论
|
法理学
|
有机化学
|
毛泽东思想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汇编语言
|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
西方经济学
|
会计学原理
|
|
省部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民族美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
|
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国家级)
|
民族药学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
|
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新闻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英语语言学习示范中心
|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合作交流
学校已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德国、日本、韩国、法国等国家的几十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合作院校包括英国格林多大学、加拿大泽维尔大学、 德国路德维希堡财政与公共管理大学、法国里昂第三大学、台湾世新大学等。2008年学校与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联合创办了“孔子学院”。
学校定期选派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到国外访问、交流、学习,选派教师出国讲学、进修和从事科学研究,也聘请外国专家来校执教和开展合作。
国家(或地区)
|
合作院校
|
日本
|
东京学艺大学、文理大学、文教大学
|
韩国
|
全北国立大学、全州大学、庆熙大学、全南国立大学、韩国东义大学、韩国建国大学
|
澳大利亚
|
悉尼大学、南澳大学、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昆士兰大学
|
美国
|
威斯康辛大学普莱维尔分校、威斯康星大学拉克洛斯分校
|
法国
|
波尔多四大、里昂第三大学
|
加拿大
|
圣弗朗西斯泽维尔大学
|
德国
|
路德维希堡高等专业学院-公共管理与金融学院
|
英国 | 格林多大学(英国威尔士大学联盟成员之一) |
马来西亚 | 马来亚大学 |
保加利亚 | 欧洲工业大学 |
新西兰 | 坎特伯雷大学 |
中国 |
世新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 |
科研成果
“十一五”期间,学校共获授权专利14项,承担各级各类项目15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7项,省部级项目297项,获科技成果奖励169项,出版著作172部,在核心期刊以上发表论文4230篇。
科研机构
截至2013年12月,学校设有26个省部级科研机构(实验室、基地、中心),少数民族经济、女书、土家族、应用化学、等离子体、生物医学工程等48个研究所(中心)。
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工业废水处理及回用研发推广中心 | 武汉电离层监测技术研发中心 |
湖北省民族药物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催化材料科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民族药学实验室(三级) | 智能无线通信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武陵山区特色资源植物种质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分析化学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民族地区环境与生物资源分析) | 认知科学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 |
生物技术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 | 通信工程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 | 电子信息工程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技术创新基地
新材料产业能源环境催化材料技术创新基地 |
武汉市工程中心
武汉市民族药物现代化工程中心 |
数据截至2014年
学术资源
中国最高的高校图书馆-——中南民大双塔楼
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1年,2013年,图书馆馆舍总面积达到44573平方米,生均面积已达2.33平方米。全馆馆藏文献总量达2375706册,其中电子图书70余万册,建有中国知网—CNKI、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北大法意、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电子图书、SpringerLink科学文献库等中外各类专业数据库,包括投资100多万元人民币购买的IEEE和Elsevier这两个世界上最大、最权威的全英文数据库使用权限,并自建了1个含5000多部影视作品的多媒体数据库。图书馆馆拥有少数民族文献馆藏近10余万册。全校生均图书文献量已达125册。
应用化学
环境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法学
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