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益铖生涯教育官网!
咨询电话:16602903988(微信同号)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课程安排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职)业规划 > 院校查询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主管部门:教育部直属

学校类型:理工类

学校性质: 双一流  985高校  211高校  教育部直属  

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官方网址:www.hust.edu.cn/

招生简章:www.hust.edu.cn/Enrolment.html

收藏

  • 院校简介
  • 开设专业


华中科技大学(www.hust.edu.cn):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
学校校园占地7000余亩,园内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秀丽,绿化覆盖率72%,被誉为“森林式大学”。学校教学支撑体系完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学校学科齐全、结构合理,基本构建起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体系。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设有94个本科专业,2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7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
学校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000余人,其中教授900余人,副教授1200余人;教师中有院士11人,“千人计划”入选者27人,“外专千人计划”入选者3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9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6人、讲座教授3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5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1人,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8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

学校秉承“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坚持“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建设目标,采取多种举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完善充满活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几十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近40万名高级人才。

院系设置 截止2014年4月,学校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设有44个院系,于95个本科专业招生。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该校拥有专任教师3120余人,其中有教授931人,副教授1282人,博士生导师1178人。其中,拥有院士25人(双聘1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5人;获批有1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千人计划”入选者27人,“外专千人计划”入选者4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3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6人、讲座教授32人 ,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9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973计划”首席项目21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8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4人。其中,人文社会学科领域学术名师有:教育家朱九思、杨叔子;经济学家张培刚;哲学家涂又光、邓晓芒;高等教育专家刘献君;中青年法学家易继明;社会学专家贺雪峰、吴毅;新闻传播学专家吴廷俊、张昆。

学科建设
截止2014年4月,学校拥有2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7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湖北省重点学科34个。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风景园林学、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设计学。

博士后流动站:

哲学、理论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生物学、生态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教学建设

截止2014年4月,学校建有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机械基础、电工基础)、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科学)、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及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此外学校还建有6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实践教育中心,拥有26个国家特色专业、49门国家精品课程,累计获得17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教学成果
截止2014年,学校共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9门,省级精品课程50门



经济学(实验班)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

物理学(严济慈物理学英才班)

化学

生物科学(贝时璋菁英班)

统计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测控技术与仪器

功能材料

能源与动力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卓越计划实验班)

电子信息工程(电信卓越计划实验班)

通信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王大珩”光电创新实验班)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物联网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交通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工程科学学院)

建筑学(五年制)

临床医学(本硕博贯通培养)(八年制)

临床医学(五年制)

口腔医学(五年制)

预防医学(五年制)

法医学(五年制)

医学实验技术(医学科学实验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

工商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

政治学与行政学

社会学

英语

法语

新闻学

市场营销

公共事业管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