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部门:广东省教育厅
学校类型:师范类
学校性质: 211高校
学校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55号
官方网址:www.scnu.edu.cn
华南师范大学(www.scnu.edu.cn):始建于1933 年,是一所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齐全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广东省属高校中唯一的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现有广州石牌、广州大学城和南海 3 个校区,占地面积共 3079 多亩。
学校共有 24 个学院和 1 个学系, 67 个本科专业,有 5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5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15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 123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和体育硕士 3 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和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涉及到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医学等 11 个学科门类 , 8 个博士后流动站, 4 个国家重点学科(含1个重点培育学科), 2个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8个广东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 9 个国家 “ 211 工程 ”重点建设学科, 1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7个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 个广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还拥有1个教育部部省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基地、5个广东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 28070人,硕士研究生 4543 多人,博士研究生 380 多人,博士后在站人员 60 人。学校现有教师 1700 多人,其中教授 300 多人,副教授 500 多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600 多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和研究生学历的近 1400 人。
历史沿革
1933年,当代著名教育家林砺儒先生创建了华南师范大学的前身——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并担任院长多年。陈济棠主粤时期,1932~1934年,那时广东省政府为纪念国民党元老古应芬,从省库中拨出200多万元作为开办费,将广东工业专门学校及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合并为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古应芬字 “勷勤”),广东工业专门学校改为工学院,广州市立师范学校改为师范学院,增设商学院。当时在河南(今海珠区)石榴岗建筑新校舍,由林克明设计,于 1935年落成使用。1937年工学院并入中山大学工学院,1935年3月,勷勤大学师范学院更名为勷勤大学教育学院。1938年9月,勷勤大学教育学院发展为广东省立教育学院。1938年师范学院独立为广东省立文理学院,不久都停办,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广州陷落至1945年8月底,大学停办。1945年商学院复办并更名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由著名教育家林砺儒先生担任院长多年。1939年9月,广东省立教育学院改称为广东省立文理学院 1939年9月,广东省立教育学院改称为广东省立文理学院。1949年,解放军解放南京后,南京国民政府南迁广州,李宗仁将其总统府设在华南师范大学内。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后,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广东省文理学院,并于1950年1月组织了临时院务委员会管理学校事务。其时,全院计有中文、外语、历史、社教(教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八学系,并附设中、小学各一所,民众夜校两间。1950年10月,广东省立文理学院改称为广东省文理学院。杜国庠、陈唯实、王燕士、马肖云等著名教育家曾先后担任学院院长。1951年,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及华南联合大学教育系并入,学校改名为华南师范学院。当时,学院设有九系一科,即教育系、中文系、外语系、历史系、物理系、生物系、地理系、体育系和体育专修科。1952年,在全国大专院校调整中,岭南大学教育系、广西大学教育系、湖南大学地理系、南昌大学史地科地理组和海南师专(现海南师范大学)并入。不久,学院又增设了数学系和俄文系(1956年取消,只在外语系中设俄语专业)。
1952年为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遵照中央调整高等院校院系和革命大学领导力量支援本地区高等院校的指示,经华南分局决定,岭南大学教育系、南方大学俄文系与中南地区数家大学相关院系先后并入。南方大学与省文理学院及其它大学的师范学院合并,改建为华南师范学院(即华南师范大学),1953年增设政治教育系。至1966年文革前,学院设有教育、中文、外语、历史、政治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十个学系,成为一所文理综合的师范学院。
1966年“文革”开始后,院党委受到严重冲击,学院领导机构和党组织陷于瘫痪。1966年至1969年停止招生四年,教职员工遭到迫害,广大教工被下放到五七干校。1970年,大专院校进行了调整、易名。其中,暨南大学和广州体育学院停办后,体育学院并入华南师范学院,称为军体系。暨南大学中文、历史、数学、物理四个学系并入师院有关学系。师院内部各学系也进行了调整、易名。调整后,设有中文、政治、外语、数学、工基、农基、军体等七个学系。10月,华南师范学院易名为广东师范学院,1977年11月,广东师范学院恢复原称华南师范学院。1978年,学校被确定为广东省属重点大学。1975年7月,广州体育学院复办,军体系撤销。1982年10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华南师范学院易名为华南师范大学。
1996年,学校跻身于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100所大学行列。1996年10月,学校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2000年在原有经济系、信息系、经济所基础上成立经济与管理学院;在原有中文系、历史系基础上成立人文学院;在原有政法系、思教系、哲学所、德育系的基础上成立政法学院;与南海市政府联合办学,成立南海学院,2001年正式招生;校心理应用研究中心获批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1年正式挂牌。
2002年该校教育技术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光学等三个学科获批为全国重点学科;校体科院获批挂牌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在原生物系、生物技术所基础上筹备成立生命科学学院;在原电教系基础上筹备成立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在原量电所、激光生命科学所、传输光学实验室基础上成立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6月,为整合学校教育教学技术和网络技术力量,学校成立网络教育学院。
2003年2月,经广州大学城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华南师范大学为首批进驻广州大学城的十所高校之一。同月起,学校全面启动广州大学城校区建设工作。2004年1月,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挂牌成立。
2013年4月华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创立,设于南海校区。
2013年高考,华南师范普通本科计划招生6200人,师范类专业2400人,非师范类专业3800人 。其中,师范类专业在广东省内招收1942人,非师范类专业招收3364人,本科省外生源894人,占全部招生计划的14%。
2013年12月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2014年首次招收本科插班生。招收教育学(电子信息大类职教师资班)、教育学(财经大类职教师资班)、教育学(职教师资班)一个专业三个方向,招收人数120人。根据招生专业方向编班,入校后进入普通本科三年级学习阶段,由职业教育学院负责培养和管理。本科插班生修完本科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德、智、体考核合格,准予本科毕业,发给本科毕业证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者,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本科插班生毕业后的就业办法,与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相同。
院系专业师资力量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队伍结构良好、水平较高,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截止2013年10月现有专任教师1926人,其中教授400 多人,副教授500 多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000 多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和研究生学历的1600多人。在师资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含双聘)7 人、外籍院士4人、“千人计划”入选者4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长江学者6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者7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 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6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1人、广东省领军人才6人、珠江学者1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6人、香江学者2人、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1人,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2个,并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12 人。
学科建设
华南师范大学现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含1个重点培育学科), 9个国家 “ 211 工程 ”重点建设学科, 18个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4个广东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有78个本科专业,有 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0多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00多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涉及到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医学、艺术学等 12个学科门类。有15个博士后流动站。
重点学科
光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
|
|
省级重点学科
|
光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科学技术哲学、政治经济学、自然地理、教育学原理、植物学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激光生命科学实验室
|
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
|
|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
激光生命科学实验室
|
植物发育生物工程实验室
|
|
心理健康与认知科学实验室
|
|
水产健康安全养殖实验室
|
|
广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型重点实验室
|
激光生命科学实验室
|
光子信息技术实验室
|
|
电致光电器件实验室
|
|
植物发育生物工程实验室
|
|
电化学储能与发电技术实验室
|
|
量子信息技术实验室
|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代码 | 授权时间 |
授权
批次
|
---|---|---|---|---|---|
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010101
|
1981.11
|
1
|
中国哲学
|
010102
|
2003.7
|
9
|
||
外国哲学
|
010103
|
2000.12
|
8
|
||
逻辑学
|
010104
|
1981.11
|
1
|
||
伦理学
|
010105
|
2000.12
|
8
|
||
美学
|
010106
|
1998.6
|
7
|
||
宗教学
|
010107
|
2011.3
|
11
|
||
科学技术哲学
|
010108
|
1981.11
|
1
|
||
经济学
|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
020101
|
1984.1
|
2
|
经济思想史
|
020102
|
2006.1
|
10
|
||
经济史
|
020103
|
2006.1
|
10
|
||
西方经济学
|
020104
|
1996.5
|
6
|
||
世界经济
|
020105
|
2006.1
|
10
|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020106
|
2006.1
|
10
|
||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
020201
|
2000.12
|
8
|
|
区域经济学
|
020202
|
2011.3
|
11
|
||
财政学(含:税收学)
|
020203
|
2011.3
|
11
|
||
金融学(含:保险学)
|
020204
|
2006.1
|
10
|
||
产业经济学
|
020205
|
1998.6
|
7
|
||
国际贸易学
|
020206
|
2011.3
|
11
|
||
劳动经济学
|
020207
|
1998.6
|
7
|
||
统计学
|
020208
|
2011.3
|
11
|
||
数量经济学
|
020209
|
2011.3
|
11
|
||
国防经济
|
020210
|
2011.3
|
11
|
||
法学
|
法学
|
法学理论
|
030101
|
2011.3
|
11
|
法律史
|
030102
|
2006.1
|
10
|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030103
|
2011.3
|
11
|
||
刑法学
|
030104
|
2011.3
|
11
|
||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
|
030105
|
2003.7
|
9
|
||
诉讼法学
|
030106
|
2011.3
|
11
|
||
经济法学
|
030107
|
2011.3
|
11
|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
030108
|
2011.3
|
11
|
||
法学
|
法学
|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
030109
|
2006.1
|
10
|
军事法学
|
030110
|
2011.3
|
11
|
||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
030201
|
2003.7
|
9
|
|
中外政治制度
|
030202
|
2006.1
|
10
|
||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030203
|
1986.7
|
3
|
||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
030204
|
2006.1
|
10
|
||
国际政治
|
030206
|
2006.1
|
10
|
||
国际关系
|
030207
|
2006.1
|
10
|
||
外交学
|
030208
|
2006.1
|
10
|
||
马克思主义
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030501
|
1990.11
|
4
|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030502
|
2006.1
|
10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030503
|
2006.1
|
10
|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
030504
|
2006.1
|
10
|
||
思想政治教育
|
030505
|
1990.11
|
4
|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030506
|
2008.04
|
(学位[2008]15号文)
|
||
教育学
|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
040101
|
1986.7
|
3
|
课程与教学论
|
040102
|
1984.1
|
2
|
||
教育史
|
040103
|
1986.7
|
3
|
||
比较教育学
|
040104
|
1986.7
|
3
|
||
学前教育学
|
040105
|
2000.12
|
8
|
||
高等教育学
|
040106
|
2003.7
|
9
|
||
成人教育学
|
040107
|
2003.7
|
9
|
||
职业技术教育学
|
040108
|
2003.7
|
9
|
||
特殊教育学
|
040109
|
2003.7
|
9
|
||
教育技术学
|
040110
|
1986.7
|
3
|
||
教育领导科学
|
040120
|
2004.12
|
增设
|
||
基础教育学
|
040121
|
2004.12
|
增设
|
||
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
|
040201
|
1998.6
|
7
|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040202
|
1984.1
|
2
|
||
应用心理学
|
040203
|
2000.12
|
8
|
||
计量心理学
|
040220
|
2004.12
|
增设
|
||
人格与心理健康
|
040221
|
2006.1
|
增设
|
||
教育学
|
心理学
|
语言心理学
|
040222
|
2006.1
|
增设
|
体育学
|
体育人文社会学
|
040301
|
1986.7
|
3
|
|
运动人体科学
|
040302
|
1993.12
|
5
|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040303
|
1996.5
|
6
|
||
民族传统体育学
|
040304
|
2003.7
|
9
|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
|
050101
|
2006.1
|
10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050102
|
2003.7
|
9
|
||
汉语言文字学
|
050103
|
1981.11
|
1
|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050104
|
2003.7
|
9
|
||
中国古代文学
|
050105
|
1986.7
|
3
|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050106
|
1981.11
|
1
|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
|
050107
|
2006.1
|
10
|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050108
|
2003.7
|
9
|
||
外国语言文学
|
英语语言文学
|
050201
|
1984.1
|
2
|
|
俄语语言文学
|
050202
|
2011.3
|
11
|
||
法语语言文学
|
050203
|
2011.3
|
11
|
||
德语语言文学
|
050204
|
2011.3
|
11
|
||
日语语言文学
|
050205
|
2011.3
|
11
|
||
印度语言文学
|
050206
|
2011.3
|
11
|
||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
|
050207
|
2011.3
|
11
|
||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
|
050208
|
2011.3
|
11
|
||
欧洲语言文学
|
050209
|
2011.3
|
11
|
||
亚非语言文学
|
050210
|
2011.3
|
11
|
||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050211
|
2003.7
|
9
|
||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
050302
|
2006.1
|
10
|
|
艺术学
|
艺术学
|
050401
|
2011.3
|
11
|
|
音乐学
|
050402
|
1996.5
|
6
|
||
美术学
|
050403
|
1998.6
|
7
|
||
设计艺术学
|
050404
|
2011.3
|
11
|
||
戏剧戏曲学
|
050405
|
2011.3
|
11
|
||
电影学
|
050406
|
2011.3
|
11
|
||
广播电视艺术学
|
050407
|
2011.3
|
11
|
||
舞蹈学
|
050408
|
2011.3
|
11
|
||
历史学
|
历史学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
060101
|
2006.1
|
10
|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060102
|
2006.1
|
10
|
||
历史地理学
|
060103
|
2006.1
|
10
|
||
历史学
|
历史学
|
历史文献学(含:敦煌学、古文字学)
|
060104
|
2006.1
|
10
|
专门史
|
060105
|
2003.7
|
9
|
||
中国古代史
|
060106
|
1998.6
|
7
|
||
中国近现代史
|
060107
|
1984.1
|
2
|
||
世界史
|
060108
|
2000.12
|
8
|
||
理学
|
数学
|
基础数学
|
070101
|
1984.1
|
2
|
计算数学
|
070102
|
2003.7
|
9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070103
|
2006.1
|
10
|
||
应用数学
|
070104
|
1998.6
|
7
|
||
运筹学与控制论
|
070105
|
1996.5
|
6
|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
|
070201
|
2006.1
|
10
|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070202
|
2011.3
|
11
|
||
原子与分子物理
|
070203
|
2011.3
|
11
|
||
等离子体物理
|
070204
|
2011.3
|
11
|
||
凝聚态物理
|
070205
|
2003.7
|
9
|
||
声学
|
070206
|
2011.3
|
11
|
||
光学
|
070207
|
198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