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益铖生涯教育官网!
咨询电话:16602903988(微信同号)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课程安排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职)业规划 > 院校查询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校类型:综合类

学校性质: 双一流  985高校  211高校  教育部直属  

学校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南路422号

官方网址:www.xmu.edu.cn

招生简章:zsb.xmu.edu.cn

收藏

  • 院校简介
  • 开设专业

厦门大学(www.xmu.edu.cn):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厦门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22个学院(含60个系)和9个研究院,拥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4个专业可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219个专业可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79个专业可招收本科生;拥有5个一级学科和9个二级学科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涵盖3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5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厦门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2391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1386人,占全职教师总数的 58%(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1347人,占56.4%。 现有在校学生37200多人,其中本科生20466人,硕士生14227人,博士生2352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2000余人。厦门大学设有14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科研机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2个,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中心6个,福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文科基地20个,厦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另有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1919年8月,陈嘉庚在上海聘任全国教育界名流蔡元培、黄炎培、汪精卫、余日章、郭秉文、胡敦复、黄琬、叶渊、邓萃英等10人为筹备员。1919年10月召开私立厦门大学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拟订《厦门大学组织大纲》,会议推举邓萃英为厦门大学首任校长、郑贞文为教务长、何公敢为总务长。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借集美学校举行开校式,初创时为私立,设有师范(包括文、理科)、商学两部。1921年7月4日,林文庆接受陈嘉庚先生邀请继任厦门大学校长, 在林文庆校长掌校期间,陆续增设工学、新闻、法学、医药等科系,初步建成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到民国19年(1930)扩充为文、理、法、商、教育5个学院、21个系。民国25年合并为文、理、商3个学院、9个系。学生由开始时的136人发展到300多人。

1937年7月1日,经陈嘉庚函请,南京国民政府同意将私立厦门大学改为国立。1937年7月6日,著名物理学家、清华大学教授萨本栋博士任厦门大学校长。1937年9月4日,由于日军侵犯厦门,学校迁鼓浪屿;11月间,学校定出迁汀计划;12月24日,开始迁移;于 1938年1月12日安全抵达。5月间,厦门大学校舍被被日寇炸毁。在闽西长汀期间,师生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教学,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到抗日战争胜利时,厦门大学设置文、理、法、商4个学院、15个系,学生从300多人增加到1000多人。1945年9月19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任命汪德耀博士为国立厦门大学校长。1946年6月1日,厦门大学校本部开始迁回厦门,长汀各界在体育场举行欢送大会,赠送大匾额一块,上刻“南方之强”四个大字。迁回厦门以后,陆续增设海洋系、国际贸易系和法律系的司法组,学生增至1600多人。1949年1月31日,前校长萨本栋在美国逝世,按其遗嘱将骨灰安葬在厦门大学校内。

1949年10月17日,厦门解放,厦门市军管会于10月20日委派军代表吴强、肖枫接管厦门大学,组建新的厦大党支部。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经济学家王亚南教授为厦门大学校长。1951年,原省立福建农学院并入厦大,改成厦门大学农学院,原私立福建大学的政治、法律、经济三系并入厦大。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大调整,厦门大学成为文理科的综合性大学。原来的航空系、海洋系、土木系、电机系、机械系、法律系、企管系分别调整到南京航空学院、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工学院、华东水利学院、华东政法学院和上海财经学院。1954年教育系调整到福建师范学院。1958年新建福州大学时,厦门大学又将数学、物理、化学三个系部分专业教师、学生以及有关图书、仪器、设备等调拨到福州大学。1958年7月,厦门大学下放归福建省管理。1963年9月,经中央批准,厦门大学改为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

“文化大革命”期间,厦门大学下放给福建省革命委员会领导,大批干部、教师被下放农村,有一部分充任中学教师,有的改行做其他工作。1966~1970年,厦门大学停止招生5年。1971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时有9个系,除保留1966年的8个系外,福建师范学院教育系迁回厦大开办。1972年,厦门大学水产相关系调出成为厦门水产学院,1979年调往上海,后发展为上海海洋大学。

1981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9月12日,举办试办厦门大学研究生院成立大会。1995 年7月,厦门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 ”建设行列。1996年,厦门大学成为首批获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1997年4月,厦门大学“211工程”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审定立项建设 。 2001年2月,被列入国家“985工程”一期重点建设高校之一。2001年4月6日,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奠基兴建。2004年,厦门大学被列入国家“ 985工程 ”二期重点建设高校之一。2004年7月,厦门大学被增列为中管高校。2005年底,厦门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评估 。2012年,学校成立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分校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占地900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硬件设施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学校占地近9000亩,其中思明校区位于厦门岛南端,占地2500多亩,漳州校区占地2568亩,翔安校区规划建设用地3645亩(2012年9月,翔安校区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校舍建筑总面积199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量448万册(另有电子图书39204GB),固定资产总值42亿元,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5.3亿元。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成为CERNET2的核心节点之一。校园为公认的环境最优美的中国大学校园之一。
硬件设施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学校占地近9000亩,其中思明校区位于厦门岛南端,占地2500多亩,漳州校区占地2568亩,翔安校区规划建设用地3645亩(2012年9月,翔安校区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校舍建筑总面积199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量448万册(另有电子图书39204GB),固定资产总值42亿元,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5.3亿元。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成为CERNET2的核心节点之一。校园为公认的环境最优美的中国大学校园之一。

院系设置

截至2013年12月,该校设有研究生院、27个学院(含76个系) 。

人文与艺术学部
(文学部)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学系、广告学系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 英语语言文学系、欧洲语言文学系、日本语言文学系、法语语言文学系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 美术系、音乐系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华文系
厦门大学国际学院 --------------------------------------------------
社会科学学部
(社科学部)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学系、统计系、财政系、金融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会计学系、企业管理系、管理科学系、旅游系、工商管理教育中心(MBA中心)、高级经理教育中心(EMBA项目)
厦门大学法学院 厦门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联合教育中心 、 物流与项目管理工程硕士教育中心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政治学系、公共管理系、社会学系、公共管理教育中心(MPA中心)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教育学公共教学部、教师教育部
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 --------------------------------------------------
厦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自然科学学部
(理学部)
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数学系、概率与数理统计系
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理学部分) 物理学系、电子科学系、机电工程系、航空系、天文学系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理学部分) 化学系、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化学生物学系
工程技术学部
(工学部)
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工学部分) 物理学系、电子科学系、机电工程系、航空系、天文学系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工学部分) 化学系、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化学生物学系
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系、智能科学与技术系、电子工程系、自动化系、通信工程系
厦门大学软件学院 --------------------------------------------------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生物材料系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建筑系、土木工程系、城市规划系
厦门大学能源学院 --------------------------------------------------
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部(医学部)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学系、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生物医学科学系、农业生物技术系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厦门大学药学院 --------------------------------------------------
厦门大学医学院 临床医学系、中医学系、护理学系、眼视光系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 --------------------------------------------------
厦门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
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 --------------------------------------------------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 --------------------------------------------------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二院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部(地学部)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海洋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海洋化学与地球化学系、物理海洋学系、应用海洋物理与工程系、海洋地质学系(筹建中)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生态科学与工程系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5月14日,该校共有全职专任教师2678人,非全职教师728人。全职教师中,教授835人,副教授878人,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占全职教师总数的64%。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918人,占72%;45岁以下的为1703人,占65%;全职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1岁;具有外校某一级学历、学位的教师1937人。

教师中共有两院院士22人(其中双聘院士10人);文科资深教授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7人;中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入选者48人(其中“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5人、讲座教授1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8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3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入才入选者1人、教学名师1人、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3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6人;列入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50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固体物理表面化学研究、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机制、团簇化学、肿瘤生长和抑制相关传导的调控、界面电化学

教育部创新团队: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机制、肿瘤发生的分子机理、复杂体系的计算化学、传染病诊断和疫苗研究、海洋环境生理与毒理学研究、碳资源高效利用的催化基础、核受体肿瘤分子靶点与药物开发、杂环化学、谱学分析

学科建设

截至2013年12月,该校拥有拥有3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5个一级学科和9个二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涵盖3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6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此外,哲学等46个一级学科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等17个一级学科被确定为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戏剧与影视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设计学

专业硕士学位点

工程硕士、翻译硕士、法律专业硕士、工商管理、高级经理、会计专业硕士、物流工程、项目管理、公共管理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和教育硕士等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理论经济学(0201)、应用经济学(0202)、化学(0703)、海洋科学(0707)、工商管理(1202)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国际法学(030109)、高等教育学(040106)、专门史(060105)、基础数学(070101)、凝聚态物理(070205)、动物学(071002)、水生生物学(071004)、细胞生物学(071009)、环境科学(083001)

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物理学、生态学、统计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

博士后流动站

社会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中国语言文学、理论经济学、哲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物理学、教育学、考古学、中国史、海洋科学、生物学、新闻传播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化学工程与技术、生态学、信息与通信工程

学科排名

2013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中,该校有5个一级学科进入了前五名,分别为海洋科学、统计学、应用经济学、民族学、工商管理;另有11个学科进入了前十名,分别为教育学、戏剧与影视学、化学、理论经济学、中国史、世界史、法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生态学、公共管理 。

国际影响力

据 ESI 数据库2013年11月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该校共有8个学科进入 ESI 全球前1%,分别是: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环境与生态学、物理学,其中化学进入全球1‰。

教学建设

截止2013年3月31日,该校获第四、五、六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14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9门课程入选全国“精品课程”,30门网络课程和2门教学案例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13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教育培养计划。有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校外实践基地。多次在中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比赛中获奖。2005年底,该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以 “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评估。厦大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

国家级特色专业:金融学、行政管理、经济学、财政学、物理学、英语、法学、历史学、海洋科学、化学、生物科学、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广告学、会计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分析化学、政策科学、结构化学、国际经济法、审计学、财政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现代生物学实验、海洋浮游生物学实验、人力资源管理、国家税收、统计学、金融工程、综合化学实验、中国古代史、高等代数、材料化学导论、动物生物学、声学基础

国家级教学团队:海洋科学创新性人才培养教学团队、统计学教学团队、生物学基础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

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化学、生物学、海洋科学、数学、经济学、历史学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临床医学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法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飞行器动力工程、建筑学

经济学类

政治学类(含国际政治、外交学)

数学类(含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工商管理类

人文科学试验班(含中国语言文学类、历史学类、哲学、人类学)

电子信息类(含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化学工程与工艺(含生物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含环境科学类、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

法学类(含法学)

新闻传播学类(含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

物理学类(含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天文学)

化学类(含化学、化学生物学、能源化学)

海洋科学类(含海洋科学、海洋技术)

软件工程(含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公共管理类(含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工作、社会学、行政管理)

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

法语

生物科学类(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航空航天类(含机械类、电气类、仪器类、航空类、自动化)

日语

英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