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益铖生涯教育官网!
咨询电话:16602903988(微信同号)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课程安排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职)业规划 > 院校查询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主管部门:教育部

学校类型:综合类

学校性质: 双一流  985高校  211高校  教育部直属  

学校地址: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官方网址:www.sdu.edu.cn

招生简章:www.bkzs.sdu.edu.cn/

收藏

  • 院校简介
  • 开设专业


山东大学(www.sdu.edu.cn)(Shandong University),简称山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拥有全部12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入选“111计划”、“珠峰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管副部级建制。

山东大学最早可以追溯到1901年清政府主持创办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拥有完整章程的大学。学校先后历经山东大学堂、山东高等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等多个阶段,于1951年定名为山东大学。2000年7月,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为新的山东大学。

学校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含青岛校区约3000亩), 形成了一校三地(济南、青岛、威海)八个校园的办学格局。截至2013年,学校有各类全日制学生达6万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41437人,研究生16034人,留学生1737人。

院系设置

截止2013年,山东大学下设31个专业学院,在118个本科专业招生。

山东大学院系设置
校区 院系
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又称东区新校)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经济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经济研究院(中心)、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晶体材料研究所、管理学院、环境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国际教育学院、文史哲研究院
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又称东区老校)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
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又称西校区) 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
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又称南校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土建与水利学院、体育学院
山东大学软件园校区(又称软件园) 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加拿大高等教育基础部(2011届 药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护理学院 等)
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又称南新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土建与水利学院
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又称山东大学(威海))
韩国学院、商学院、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翻译学院、艺术学院、海洋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又称山东大学(青岛)) 在建

师资力量

截止2013年,学校有教授1107人,博士生导师907人。其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Peter Grünberg教授加盟山东大学,受聘为特聘教授;山东大学研究生导师莫言教授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同时,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9人,双聘院士43人,山东大学终身教授11人,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14人;“千人计划”国家 特聘教授22人,“青年千人计划”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39人,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长江学者创新团队7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2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教授45位、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22位、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人选4位,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

学科建设
截止2013年,学校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 个(涵盖8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70个,覆盖文、理、工、医四大学科领域。山东大学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5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7个,本科专业1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8 个。学校在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工程、临床医学、动物植物、生化与生物等10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跨入世界前1%。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产业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文艺学,中国古代史,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物理化学,微生物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内科学(心血管病),妇产科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中国古典文献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药物化学
“八五”山东省重点学科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史,汉语文字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文艺学,基础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运筹学与控制论,计算数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加工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口腔医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中国语言文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社会学、体育学、地球物理学、生态学、统计学、系统科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社会学,体育学,艺术学,地球物理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口腔医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中国语言文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社会学、体育学、地球物理学、生态学、统计学、系统科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建筑学、电气工程、水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药学、护理学。

博士后流动站

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口腔医学、工商管理、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中国语言文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生态学、统计学、系统科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药学、护理学、软件工程、电气工程。

教学建设

截止2013年,学校设有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8]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6门。

国家级精品课程
现代汉语
物理学 中华民族精神概论
政治经济学 运筹学
诊断学
中华传统文学修养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光学
管理学 线性代数 体育管理学
中国审美文化史 微积分与数学实验
网络营销 系统解剖学
护理学基础 金融投资学
工程流体力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局部解剖学
医学免疫学 药物设计学 人体寄生虫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
金工
俄语翻译
大学英语 英国国家文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数据结构
国际贸易学 战略管理
无机及化学分析实验 护理心理学 断层解剖学[9]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考古实验教学中心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管理学科实验中心 工程训练中心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

山东大学2010年参与并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点计划,采用多元、多种、多次选拔机制,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共5个学科,每年各选拔15名左右具有培养潜质的学生,进入泰山学堂学习。学校将为参与试点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采用本博贯通的长周期培养,夯实专业基础,培养专业兴趣,强化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跨学科(院)、跨学校、跨国家(地区)学习,使学生具备山东大学学习经历、第二校园经历、海外学习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拓宽国际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应用学科卓越人才培养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旨在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工程师。山东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试点高校,按照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及工作方案”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使之成为培养未来的创业、研发型高端人才和行业领军人物。该计划实行本科、硕士、博士三段制,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实施双导师制和动态管理,聘请知名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参与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建设。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都将具有长短期海外学习经历或国内知名高校学习经历;在研究生学习期间50%以上的学生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比例为30%-40%,获奖学金学生比例高于普通班。

交叉学科复合人才培养

在交叉学科复合人才培养方面,山东大学自2000年开始试行英语+法学(五年制)等双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其中在英语+国际政治、文科+教育学、小语种+法学、小语种+国际贸易、护理+管理等单独组成双学位班;另外在经济、管理、法学、文学、化学、信息、数学等学生需求量大的专业开设双学位班、辅修班。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优势,打破学院界限,合作建设社会急需的专业。

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

山东大学设有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生命科学与技术六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多年来,基地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后备人才,逐步成为山东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标杆和教学改革的窗口。6个国家基地均以学界泰斗命名。学校为基地班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实行导师制,采用国际化课程、国际化教师、国际化教材,营造国际化氛围,为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精英人才创造条件。基地班60-80%的优秀学生可以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山东大学特色试验班

彭实戈班:

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校级人才培养基地。彭实戈,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金融研究院院长。该班由数学学院与经济学院联合设立,培养具有良好数学素养,掌握现代金融理论、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该班已进入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齐鲁医学班:

山东大学从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中选拔30名左右特别优秀的学生,进入八年一贯、本硕博融通的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班学习,培养更高层次的医学专门人才。该班已进入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法学试验班:

为了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法学精英人才,改革传统法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该校开设法学试验班。试验班在法学类新生中选拔,实行“六年一贯、本硕融通”的模式系统培养,达到要求者可直接获得硕士学位。

文史哲校级人才培养基地:

按照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的模式、自2002年开始试点的特殊人才培养模式,是学科交叉在办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尝试。文史哲基地班集文学、史学、哲学三大学科之优秀师资,培养了百余名具有扎实学术功底和创新意识的青年学子。

材料科学与工程校级人才培养基地:

为探求优秀工科学生而设立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实行精英型、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以培养材料科学领域创新素质高、学科知识全面、科研能力强的研究型人才。

生物医学工程校级人才培养基地:

该专业是理、工、医、生物等学科高度交叉的新兴朝阳学科,致力于人的防病、治病、康复和健康,致力于探索生命现象提供高水平的科学方法和工程技术手段,培养厚基础、重能力的人才。采用“4+3”学制,毕业可获得硕士学位。

工业生态校级人才培养基地:

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合作建设的国际化、新兴交叉专业,引入国际理论体系,选用国际通行的英文教材,部分核心课程由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教授授课。优秀学生可推免山东大学研究生或进入欧洲顶尖大学完成硕士课程。

七年制医学专业:

山东大学拥有临床医学、临床医学(药学方向)和口腔医学三个七年制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医学硕士和口腔医学硕士,学制七年,实行具有七年一贯、本硕融通、整体优化、注重素质、加强基础、面向临床的培养方式。

三跨四经历培养模式

山东大学“三跨四经历”模式,即学校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院)、跨学校、跨国境”的交流学习,大力推进学生的“第二校园经历”、“海外学习经历”、“社会实践经历”和“本校经历”四种经历学习。

跨学科(院),山东大学学习经历:学校充分利用学科综合优势,大力推行主辅修、双学位、二次选择专业,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开设英语+法学、英语+政治等双学位班;文史哲班、金融数学班、生物医学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等交叉专业;引导学生跨专业、跨学科选课,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跨校园,第二校园经历:在国内率先实施大学校际合作计划,现与国内24所“985”、“211”高校签订校际合作协议, 每年选拔700名本科生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进行一学期或一年的交换培养,使学生感受两所高校的文化氛围。

跨国界,海外学习经历:学校大力推进本科生“海外学习经历”,注重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现与19个国家和地区的72 所高校开展本科生交换培养,学生主要派往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典、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派出形式有语言类整班派出学习,如韩语、西班牙语、俄语等专业;有一学期或一学年互换交流学习的长期项目;有利用寒暑假参加国际暑期学校的短期项目,如美国加州大学暑期学校、英国巴斯大学暑期学校等。除专业学习以外,海外学习还有实践、专业实习类的项目,使更多的学生拥有海外学习经历,接受国际化的教育,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国际化的思维。

社会实践经历:山东大学倡导100%的学生要有社会实践经历。以一年级学生感恩父母、二年级学生接触社会、三年级学生专业实习、四年级学生毕业实习为主题规划设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物理学类

经济学类

数学类

自动化类

化学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软件工程

临床医学(五年制)

材料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青岛校区)

工商管理类

电子信息类(青岛校区)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土木类

生物科学类(青岛校区)

能源动力类

法语

法学类(青岛校区)

中国语言文学类

考古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