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部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
学校类型:综合类
学校性质: 双一流 211高校
学校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胜利路14号
官方网址:www.xju.edu.cn
新疆大学(www.xju.edu.cn) 位于巍峨的天山脚下,座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是目前新疆办学规模最大、办学历史最悠久、学科门类最齐全、科研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大学,是新疆唯一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211工程”百所大学之一,是教育部与自治区“区部共建”高校。新疆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24年的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
新疆大学现有21个学院,1个研究生院(筹),1个教学研究部,4个教学实践中心,8个研究所,1个干旱半干旱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70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法、经、管、史、哲等8个学科门类;12个博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项目博士后招生单位;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工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点2个;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有本专科学生19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856人,博士研究生109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53 人。学校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较为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
办学历史
合并前
原新疆大学
新疆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24年的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
1928年8月,改称为新疆省立俄文法政学校。
1930年9月改为新疆俄文法政学院。
1935年1月改建为新疆学院。
1941年省建设厅农业学校并入新疆学院。
1938年-1941年间,林基路、杜重远、茅盾、祁天民、张仲实、萨空了、史枚、高滔、江豪、涂冶、赵丹、郭春则等一批教育家、艺术家和进步人士,先后来学校担任领导、任教和讲学,学校名副其实地成为新疆传播革命真理的阵地和培养各族进步青年的摇篮。
1950年10月--2005年间,包尔汗、赛福鼎、张东月、阿克木·加帕尔、伊布拉音·哈力克、阿扎提·苏里旦、安尼瓦尔·阿木提、塔西甫拉提·特依拜等先后担任院长、校长职务。
自1952年3月新疆民族学院党的组织成立起,张东月、惠奋、温厚华、张扬、王怀玉、任榜坤、鲍敦全、王桐、张先亮、李中耀等先后担任过党组书记或党委书记职务。
1950年10月1日,新疆学院更名为新疆民族学院。
1953年11月,西北民族学院畜牧系兽医班并入新疆民族学院。1954年复名为新疆学院。
1960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新疆大学。
1962年,新疆大学与新疆师范学院合并。
1962年7月,新疆大学机械、电机、工电等3个工科专业划入新疆矿冶学院。
1978年,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新疆唯一的全国重点大学。
1979年4月,新疆大学由教师培训部、三平分校划出成立新疆师范大学。
1994年,李岚清同志视察学校,强调新疆要集中力量办好新疆大学。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同志曾担任新疆大学名誉校长,原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现任全国人大会常委会副委员长)同志曾亲自担任新疆大学名誉校长。
1995年,江泽民、李鹏、李岚清等领导分别为新疆大学亲笔题词。
1997年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大学。
原新疆工学院
新疆工学院前身是1953年1月成立的中苏有色金属公司矿山技术学校。
1955年1月更名为重工业部乌鲁木齐矿业学校。
1956年9月易名为冶金工业部乌鲁木齐矿业学校。
1958年7月改名为新疆矿冶学院。
1962年7月新疆大学机械、电机、工电等3个工科专业并入新疆矿冶学院。
1966年5月更名为新疆工学院。
合并后
2000年10月20日,教育部批准了新疆大学和新疆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新疆大学。
2000年12月30日,新疆大学与新疆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新疆大学。
2004年,新疆大学被国家教育部正式纳入与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区部共建”高校。
2012年,新疆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
院系设置
截至2013年,学校有23个学院,1个研究生院,1个独立学院,1个教学研究部。
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大学法学院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
新疆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新疆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新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新疆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新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
新疆大学旅游学院
新疆大学语言学院
新疆大学软件学院
新疆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大学研究生院
学科建设
截至2013年,学校有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7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群、16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2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
重点学科(统计不全)
序号
|
学科名称
|
级别
|
批准时间
|
所属学院
|
1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
国家级
|
2002年
|
人文学院
|
2
|
应用数学
|
国家级
|
2002年
|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
3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自治区级
|
2003年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4
|
专门史
|
自治区级
|
2003年
|
人文学院
|
5
|
物理化学
|
自治区级
|
2003年
|
化学化工学院
|
6
|
动物学
|
自治区级
|
2003年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7
|
生态学
|
自治区级
|
2003年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8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自治区级
|
2003年
|
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
|
9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自治区级
|
2003年
|
机械工程学院
|
10
|
国际法学
|
校级
|
2008年
|
法学院
|
1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校级
|
2008年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12
|
企业管理
|
校级
|
2008年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13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校级
|
2008年
|
人文学院
|
14
|
基础数学
|
校级
|
2008年
|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
15
|
凝聚态物理
|
校级
|
2008年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16
|
自然地理学
|
校级
|
2008年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17
|
植物学
|
校级
|
2008年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18
|
应用化学
|
校级
|
2008年
|
化学化工学院
|
19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校级
|
2008年
|
机械工程学院
|
20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校级
|
2008年
|
电气工程学院
|
21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校级
|
2008年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22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校级
|
2008年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23
|
结构工程
|
校级
|
2008年
|
建筑工程学院
|
24
|
文艺学
|
校级
|
2009年
|
人文学院
|
25
|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
校级
|
2009年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26
|
政治经济学
|
校级
|
2009年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7
|
运筹学与控制论
|
校级
|
2009年
|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
28
|
理论物理
|
校级
|
2009年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29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校级
|
2009年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30
|
化学工艺
|
校级
|
2009年
|
化学化工学院
|
博士后流动站
马克思主义理论、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理、理论经济学、数学和中国语言文学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学校有专任教师1702人中,教授203人,副教授625人,硕士学位843人,博士学位419人,博士生导师104人,硕士生导师558 人。有2个国家级、9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含培育),7个自治区教育厅科研创新群体。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3人,自治区优秀专家1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人,新疆大学“天山学者”特聘教授9名、讲座教授11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个维吾尔族院士):吾守尔·斯拉木
教学团队
国家级: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张富春(2008)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 阿尔斯兰·阿不都拉(2010)
自治区级: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团队、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只列出2009年)
国家级创新团队: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13年,学校有85个本科专业,其中,已建成10门国家特色专业,19个自治区紧缺人才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天然气)、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资源勘查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纺织工程。
自治区特色专业(统计不完全):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俄语、汉语言文学、维吾尔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文学
教学成果
至2013年,学校已建成《新疆地方史》和《新疆民俗文化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7门,校级精品课程73 门,形成了国家、区、校的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
精品课程国家级 | |
《新疆地方史》
|
《新疆民俗文化概论》 |
省级(统计不全) | |
景观生态学 |
遥感概论
|
计量地理学 |
自然地理学
|
基础生态学 |
|
对外交流
学校邀请长短期外籍专家学者216人次来校任教、讲学合作,接受各类留学生累积达2500人次。学校已成为“中国中亚国家大学生交流基地”,上海合作组织大学区域学项目学校,教育部中俄大学校长、中日大学校长、中韩大学校长、亚洲大学、东亚大学校长论坛项目学校和中国政府奖学金自主招生学校,具有接受中国奖学金硕士以上研究生资格。
对口支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对口支援高校对应表:
清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含软件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含旅游学院)
武汉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法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人文学院
中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东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学院(含语言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 指定 :以清华大学为组长、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为副组长,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为成员的10所国内名牌大学对口支援新疆大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2010年6月,教育部决定:新一轮加强对口支援新疆大学等三校的工作,采用名校牵头,多所一流大学参与,高校团队化工作组的新模式进行)。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3年,学校有各类科研平台67个,其中,自治区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8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4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6个,自治区教育厅普通本科高校重点实验室7个,校级重点实验室11个;1个国家级、1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9个,校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
平台
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
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工程训练中心
理化测试中心
数学物理研究所
中亚文化研究所
阿尔泰学研究所
人口研究所
干旱生态环境研究所
应用化学研究所
经济研究所
建筑设计研究院
重点实验室
新疆生物资源基因工程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绿洲生态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清洁能源材料与技术教育部 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新疆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教育部 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新疆多语种信息技术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
新疆中亚造山带大陆动力学与成矿预测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
清洁能源与智能控制仿真工程校级重点实验室
CAD/CAE/CAM工程技术中心校级重点实验室
智能信息处理校级重点实验室
植物生物技术校级重点实验室
固态物理与器件校级重点实验室
煤炭转化与化工过程校级重点实验室
建筑结构抗震与节能校级重点实验室
工程研究中心
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并网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新疆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治区)
新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治区)
文科基地
新疆宏观经济预警系统研究基地(自治区)
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自治区)
中亚地缘政治研究中心(自治区)
新疆民俗文化研究基地(自治区)
西域文明发展研究基地(自治区)
新疆民汉语文翻译研究中心(自治区)
新疆民族文献研究基地(自治区)
新疆稳定与地区经济发展法制保障研究基地(自治区)
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研究基地(自治区)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教育研究基地(校级培育)
新疆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校级培育)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基地(校级培育)
科研成果
2006 至2013年,新疆大学共获得各类科研项目2437项,资助经费达36374万元,其中,纵向项目1634项,资助经费23654.55万元;横向项目 803项,合同经费12719.45万元;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25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奖57项;出版学术著作168部,发表学术论文8815篇,其中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学术论文1190篇;鉴定成果81项,授权及软件登记79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13年底,新疆大学图书馆各类馆藏文献资源总量达到379.4140万册,其中纸本文献221.6505万册,电子文献157.7635万册,文献资源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和理工科学的所有学科门类,覆盖了新疆大学所有的学科专业。纸本图书总藏量达到30万余种,212.9余万册。纸本报刊总藏量合订本达5080余种,8.7万余册,订购现刊2414种。中外文综合类电子文献数据库15个,专业类电子文献资源15个数据库,电子图书数据库6个。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文献1.5万余种,16万余册。古籍、历史文献31.1万册,其中明、清善本书800余种,近14000册;民国书刊6万册;新疆地方文献 8000余册。
学术交流
学校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4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科研合作交流关系,与41所国外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十一五期间,学校承办国际学术会议20次,选派教师383人次出国进修学习、科研合作或进行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