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医药大学(www.jxtcmi.com)原江西中医学院创建于1959年。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的办学宗旨,弘扬“惟学、惟人、求强、求精”的校训,以“培养适应社会进步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为目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先后多次获得全国和全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江西省文明单位。
学校是国家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是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教育部指派的对口支援西部的高校,还是全国医药院校中唯一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医学类硕士研究生(预科)基础培训基地”。截至目前,已有53年本科教育、29年硕士研究生教育、19年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教育、9年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历史。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9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对中药学专业的认证(试点)。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644.79亩,是目前国内校园面积最大的中医药高等院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700.42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10.28万册,电子图书55.78万种。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58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964人)。现有二级教学院(部)15个,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有专任教师771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28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551人。教师队伍中,有全国优秀教师7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1人、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8人次、第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5人、江西省首届高等学校“井冈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共66人、江西省省级优秀教师20人、江西省名中医28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4人、博士生导师24人。
学校现设有本科专业21个,涉及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科、社会学科、人文学科等6大学科门类,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26个,省级示范性硕士点2个。
学校倡导并践行“赢在终点”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引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先后开设了科研实践班、双惟实践班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江西省重点学科23个。两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分别于2001年、2009年获得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始终坚持以推动中医药事业进步为使命,在相关学科领域形成了突出优势。先后在中药药剂、针灸推拿等学科领域形成了独特优势。研发的中药制药系列关键技术和设备被100多家企业采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原始创新成果——“热敏灸”理论和技术,揭示了针刺穴位和灸疗穴位的差异,开创了内源性热敏调控治疗疾病的新途径,挽救了日益萎缩的古老灸疗术,显著提高了艾灸的临床疗效,有力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成为国家行业建设标准并在上海世博会上向全球推广,开创了“北看天津针、南看江西灸”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