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益铖生涯教育官网!
咨询电话:16602903988(微信同号)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课程安排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职)业规划 > 院校查询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主管部门:湖南省教育厅

学校类型:师范类

学校性质: 211高校

学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潇湘中路122号

官方网址:www.hunnu.edu.cn/

招生简章:zsb.hunnu.edu.cn/

收藏

  • 院校简介
  • 开设专业


湖南师范大学(www.hunnu.edu.cn): 创建于193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国家 “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校现有5个校区,占地168公顷。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600多人。现有23个学院,3个教学部,本科和研究生专业覆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拥有发育生物学等6个“十一五”国家重点学科、伦理学等9个“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18个“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74个本科专业;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语言文学和历史学两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湖南师范大学中心等1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心);拥有蛋白质组学与发育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蛋白质化学与鱼类发育生物学、化学生物学与中药分析、低维量子结构与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多倍体繁殖与育种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微生物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与发育生物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7个国家和部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以及微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是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单位。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3万多人,已形成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历史沿革

湖南师范大学办学始于诞生于1938年抗日烽火之中的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国立师范学院。

1938年夏,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创建一所独立的国立师范学院,由上海光华大学副校长廖世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俊升、中央党部宣传部副部长潘公展、湖南省教育厅厅长朱经农和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教授汪德耀组成国立师范学院筹备委员会,廖世承为主任。

1938年10月27日,国民政府教育部行文批准国立师范学院正式成立,校名为“国立师范学院”,廖世承为院长,校址设湖南安化县蓝田镇。国立师范学院可以说是群英荟萃,众多知名学者汇集于此,其中有钱基博、钱钟书、皮名举、孟宪承、陈传璋、高觉敷、储安平等著名学者。

1938年安徽大学(安徽省立大学)(部分)、山东大学(部分图书、仪器设备)并入国立师范学院。

1939年长沙会战,学院停办。

1940年4月,国民政府行政院通过决议,定校名为国立中正大学,

1947年国立师范学院复校。

1949年国立师范学院(附中)参与合并组建衡山中学。

1949年改名国立南昌大学,1953年10月,以调整后的南昌大学为基础成立江西师范学院,后发展为江西师范大学, 1951年平原师范学院创建。

1949年后国立师范学院并入湖南大学。1953年8月中国院系调整,湖南大学撤消,建立了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和湖南师范学院。

1953年9月,根据中南教育部的指示,湖南师范学院以原国立师范学院为基础,合并了湖南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平原师范学院部分系科,和湖南大学、南昌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学院、河南平原师范学院部分学生,成为当时中国专业设置最多的师范院校之一。

1953年湖南大学(原国立师范学院与原湖南大学部分文理系科)建制撤销,改建为湖南师范学院。

1953年平原师范学院参与合并组建河南师范学院,改建为河南师范学院(新乡二院),后发展为河南师范大学。

1953年南昌大学(部分文理科)、平原师范学院(部分系科)并入湖南师范学院。

1957年至1961年,长沙师范专科学校、湖南体育学院、湖南艺术学院相继并入。1984年,正式更名为湖南师范大学。

1996年成为湖南省省属高校中唯一一所进入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2000年以来,先后与湖南教育学院、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4所高校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师范大学。

学科建设
 截至2013年5月,该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7个(含一级学科覆盖数),一级学科硕士点3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23个(含一级学科覆盖数),并拥有教育硕士、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翻译硕士、对外汉语硕士14个专业学位授予权,还拥有高校教师在职、中职教师在职学位授予权。
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
伦理学
英语语言文学
基础数学
发育生物学
理论物理
中国近现代史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湖湘文化研究
非线性物理
现代合成与分离分析化学
伦理学
课程与教学论
发育生物学与蛋白质化学及蛋白质药物
数学结构及其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湖南省重点学科
伦理学
中国近现代史
中共党史
课程与教学论
汉语言文字学
英语语言文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
外国哲学
产业经济学
国际法学
基础数学
理论物理
分析化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发育生物学
微生物学
自然地理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哲学
中国语言文学
数学
物理学
生物学
政治学
教育学
英语语言文学
历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心理学
地理学
化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
哲学
历史学
法学
外国语言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政治学
教育学
生物学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地理学
艺术学
体育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
理论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心理学 新闻传播学
世界史 天文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水利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轻工技术与工程 软件工程 林学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药学 护理学 工商管理
公共管理 艺术学理论 戏剧与影视学
设计学
国家特色师范类专业
国家级特色师范专业(9个)
体育教育
英语
数学
生物科学
思想政治教育
物理学
教育学
化学
历史学
精品课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
省级精品课程(15门)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史
课程与教学论
英语视听说
英语视听说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女性文化
高等代数
国际私法
课程与教学论
文学概论
人文地理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水彩画
教育学
旅游学概论
心理学
油画
中国女性文化
大学体育
院系专业

湖南师范大学二级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人民武装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计算机教学部
湖南师范大学大学体育教学部
湖南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教学部
孔子学院(俄罗斯喀山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艺术设计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美术学、音乐表演、广播电视编导、音乐学、舞蹈学、戏剧影视文学、
文学
艺术类
酒店管理
管理
工商管理类
运动训练
教育
体育学类
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工学
化工与制药
药学
医学
药学
护理学
医学
护理学
医学检验、临床医学
医学
临床医学和医学技术类
预防医学
医学
预防医学
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电气信息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学
机械类
文化产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管理
公共管理类
历史学
历史
历史学
统计学
理学
统计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理学
电子信息科学
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理学
地理科学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理学
生物科学
化学、应用化学
理学
化学
物理学
理学
物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学
数学
应用心理学
理学
心理学
英语、日语、俄语、朝鲜语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
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
管理
工商管理类
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
编辑出版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类
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机械制造工艺教育
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类
运动人体科学、社会体育、体育教育
教育
体育学类
教育学、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
教育
教育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政治教育
法学
政治学类
社会学
法学
社会学类
法学、知识产权
法学
法学类
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
经济学
哲学
哲学
哲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7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4 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科研团队2个;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8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者等28人、湖南省 “芙蓉学者”奖励计划人选12人、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5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72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32 人。


经济学

知识产权

教育技术学(师范)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地理信息科学

生物技术

统计学

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临床医学(五年制)

人力资源管理

法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

汉语言文学(师范)

汉语国际教育(师范)

新闻学

广播电视学

广告学

文化产业管理

行政管理

酒店管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