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部门:教育部、福建省人民政府
学校类型:理工类
学校性质: 211高校
学校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地区大学城学园路2号
官方网址:www.fzu.edu.cn
目前在校全日制学生26000多名,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3600多名。本专科生22300多名,此外各类专业学位研究生1660余名,成人教育学历类学生7900多名。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博硕士研究生、本专科毕业生88500余名。学校现有教职工3093名,专任教师1779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69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含双聘院士4名),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闽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5名、讲座教授3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8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优秀专家23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 4名,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4名,博士生导师146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4名。
福州大学创办于1958年,校园座落在福州市西郊闽江之滨。福州大学坚持理工结合和多学科发展的指导方针,以厦门大学部分专业和专门化为基础,设立数学、物理学、化学、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化学工程、无线电工程、土木建筑工程、采矿冶金工程等9个系,分设数学、计算数学、物理学、无线电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铸造、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电机与电器、无机物工学、基本有机合成、工业企业电气化、力学、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与桥梁、采矿工程、冶金工程等17个专业。三年困难时期,福州大学压缩规模,调整合并科系,全校保留5个系、10个专业。
1966~1969年,停止招生。1970年,华侨大学的土木建筑工程系并入福福州大学,新设了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水电工程、道路与桥梁3个专业;以原福建师范学院数学、物理两系为基础,增办教育系,设数学和物理两个专业,同时恢复矿冶系。1973年,福建师范学院恢复,改名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教育系全部移交福建师范大学。1978年,华侨大学恢复,福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的一部分转到华侨大学,另一部分仍留该校,维持原建制。
1978年,创办轻工系,设置轻工机械、食品工艺和食品包装3个专业;1982年,增设工业管理系,下设工业管理工程专业和工业企业管理专业。1982年,成立福州大学夜大学。1983年,增设财经学院,设会计、计划统计、商业经济3个系,并把工业管理系并入财经学院。1981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分别与国家电力部、煤炭部实行联合办学和长期协作办学。学校受省、部双重领导 。1997年12月第二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行列 。
院系专业
截至2014年3月,学校设有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福州大学化学学院、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州大学法学院、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福州大学软件学院、福州大学应用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福州大学海洋学院(筹)、福州大学体育教学部、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独立学院)、福州大学阳光学院(独立学院)等21个二级学院以及2个独立学院。
学科建设
截至2014年3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物理化学)、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结构工程)、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7个、省级优势学科创新平台4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26个。已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含自主设置的2个交叉学科),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4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211工程”重点学科
凝聚态物理化学基础研究及应用,土木工程新技术与防震减灾,清洁化工新技术,离散数学及其应用,装备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先进材料,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及其应用,信息光电与信息服务支撑技术
省级重点学科
化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数学、地理学、电气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药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法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水利工程、建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设计学
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
土木工程、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福建省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环境光催化创新平台、节能环保工业催化创新平台、信息显示与信息处理创新平台、可持续工程结构与防震减灾创新平台
专业学位授权点
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和工程
硕士(含水利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化学工程、制药工程、材料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工业工程、项目管理、机械工程、工业设计工程、环境工程、地质工程、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物流工程、测绘工程、车辆工程等22个工程领域)、金融、应用统计、国际商务、社会工作、艺术、翻译、会计、工程管理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电气工程、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
化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
一级学科硕士点
应用经济学、数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生物学、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力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公共管理、建筑学、矿业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美术学、设计学等。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3月,学校共有教职工3108人,专任教师1876人。
其中院士6人(含双聘院士4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各类“千人计划”人选4人,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1人,入选海西产业人才高地领军人才2名,入选福建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15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8人,讲座教授8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55 人,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6人,福建省优秀人才2人,福建省杰出科技人才10人,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2人,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5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入选2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4人,博士生导师224人,2个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支团队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2个团队入选“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
院士:
魏可镁(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钦敏、付贤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光催化领域的知名学者)、吴新涛(中国科学院院士)。
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3月,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教学团队,6个与企业合作的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9部国家级“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17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及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2006年-2014年3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2010 年学校成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并成功跻身全国50所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高校。学校本科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83项国际奖,1127次国家级奖 。
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化学类、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电工程实践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光电信息实验教学中心、企业经济活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教学团队:化学理科基地教学团队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化学
国家精品课程:结构化学、会计学原理、算法与数据结构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物理照亮世界
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液压与气压传动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会计学原理、算法与数据结构、结构化学
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专业点
省级特色专业:市场营销、工业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流管理、金融学、会计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等
省级教学团队:工程训练教学团队、电子信息基础教学团队、福建省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团队、财务与会计教学团队、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等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微电子学、车辆工程、采矿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勘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会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金融学等
省级精品课程:电力工程基础、食品分析、陶瓷工艺学、基础写作、液压与气动传动、结构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课程、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统计学、市场营销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电子商务管理、国际金融学、政府经济管理、物流管理、国际贸易、西方经济学、中计财务会计、大学英语、英语专业“精读”、英语专业“翻译”、中国建筑史、基础写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材料分析方法、生化分离工程、工程力学、大学基础化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大学物理实验、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桥梁工程、化工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大学物理、机械设计等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装备设计制造实验教学中心、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艺术创意与制作实验中心、网络信息安全与计算机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示范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项目:福建省应用复合型法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生物科学与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地理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水利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环境艺术设计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分析化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等
福建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勘测与规划大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工程实践的计算机大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与创业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实验区、非工科学生工程素质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创业实验为驱动的经济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电气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
与企业合作的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专业为资源勘查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专业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联合建设专业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建设专业为土木工程)、厦门厦工机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联合建设专业为电机电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金融学
计算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