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下,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国家“1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由教育部直属高校原西南师范大学与农业部直属重点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于2005年合并组建而成。原两校毗邻而建,同根同源,均发轫于1906年在西南地区开中国之新学的川东师范学堂,几经发展演变,遂成中央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农业部和重庆市重点共建的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是一所传统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72所高等学校之一,教育部与农业部共建的8所重点大学之一,国家免费师范教育试点的6所高校之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部署的重点建设的4所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是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重庆片“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牵头单位;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60所合作院校之一,重庆市大学联盟的创始学校之一。
历史沿革
光绪三十二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1906年4月18日),清政府在重庆正式创办了第一所正规的师范学校——官立川东师范学堂。
民国二年(1914年),川东36县联合设立的川东师范学堂改名为“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
民国四年(1916年),学校租住观音梁船帮公所及附近民房,同年秋迁回原址;民国五年(1917年)秋,迁住巴县文庙;民国八年(1920年),再次迁回原址。
民国十五年(1928年),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濒临倒闭之绝境。刘湘决定将西南大学停办,遭到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校长甘绩镛召开维持会,讨论学校存废问题。会议决议,学校继续办理,并改组维持会为校董会,道尹为会长。同年,提出校训:“含弘光大,继往开来”。
民国十八年(1930年),甘绩镛将旧校址出卖,在通远门外石马岗购买7000余方丈土地营建新校舍,并于1930年末迁入。
民国十九年(1931年),川东师范改名为“川东联合县立高等师范学校”、增办二年制高等师范的专案。民国十九年(1931年)1月,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奉令改名为“川东共立师范学校”。
民国二十年(1932年)秋,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在校内开办乡村师范专修科和中心农事实验场。
四川省立教育学院
民国二十一年(1933年)2月,川东共立师范学校乡村师范专修科迁至磁器口。 7月,四川省政府拨款4万元,将乡村师范专修科改为四川乡村建设学院。与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分开,成为一所独立的高等院校。
民国二十三年(1935年)5月,日本侵略者对重庆狂轰滥炸期间,学校迁至江津白沙镇东海沱古坟湾。
民国二十二年(1934年)末-民国二十三年(1935年)初,川东共立师范学校改名为“川东联立师范学校”。
民国二十四年(1936年)8月,四川省教育厅将四川乡村建设学院改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
民国二十八年(1940年)8月,川东联立师范学校改名为“四川省立川东师范学校”。
民国三十四年(1946年)5月,学校由江津白沙镇东海沱古坟湾迁回石马岗。
建国后,1950年,以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为主体,分别组建了西南师范学院和西南农学院。
1985年,西南师范学院和西南农学院分别改名为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
2005年,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为西南大学。
院系设置
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西南大学设有34个学院(部) 。共有107个本科专业。
院系名称
|
院系名称
|
院系名称
|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西南大学法学院
|
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
西南大学文学院
|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
|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南大学民族学院)
|
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西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西南大学软件学院)
|
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
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
|
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西南大学药学院(西南大学中医药学院)
|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西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
西南大学含弘学院
|
|
本科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法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会计学、工商管理、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农林经济管理、市场营销、教育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汉语言文学、戏剧影视文学、对外汉语、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日语、英语、俄语、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科学教育、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蚕学、园林、园艺、城市规划、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资源与环境、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自动化、电子商务、网络工程、软件工程、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体育教育、运动训练、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美术学、艺术设计、绘画、雕塑、农学、农村区域发展、植物保护、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茶学、水产养殖学、草业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制药工程、药学
应用本科专业:旅游管理(旅行社与景区管理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应用方向)、新闻学(广告策划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方向)、电子商务(网络开发建设与维护方向) 、工商管理(工商企业管理方向) 、会计学(电算化会计方向) 。
师资力量
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西南大学共有专任教师近2700人 ,其中教授、副教授1800余人(含研究员系列),博士生导师近300人,硕士生导师1200余人,在职两院院士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资深教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5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24个,“长江学者”4人,“千人计划”入选者5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
国家级教学团队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团队 带头人:靳玉乐
心理学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带头人:黄希庭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团队 带头人:黄蓉生
逻辑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何向东
省级教学团队
心理学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带头人:黄希庭
家蚕基因资源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向仲怀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团队 带头人:黄蓉生
教育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易连云
逻辑、科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带头人:何向东
昆虫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王进军
植物生物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孙敏
植物营养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黄云
英语专业教师教育及发展课程教学团队 带头人:李力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刘明华
食品科学与安全教学团队 带头人:阚建全
植物生理生物化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王三根
化学基础课实验教学团队 带头人:马学兵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团队 带头人:靳玉乐
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 带头人:卢华语
会计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彭珏
作物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李加纳
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教学团队 带头人:张自力
分析化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袁若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团队 带头人:董小玉
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蓝勇
动物生物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张耀光
物理教育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廖伯琴
土壤肥料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谢德体
全职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
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曾苏民
学科建设
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西南大学开设的专业涵盖了哲、经、法、 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12个学科门类,55个一级学科。共有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19个专业硕士学位,107个本科专业。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7个省部(市)一级重点学科、2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