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益铖生涯教育官网!
咨询电话:16602903988(微信同号)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课程安排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职)业规划 > 院校查询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主管部门:教育部

学校类型:理工类

学校性质: 双一流  985高校  211高校  教育部直属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官方网址:www.xjtu.edu.cn/

招生简章:zs.xjtu.edu.cn/

收藏

  • 院校简介
  • 开设专业


西安交通大学(www.xjtu.edu.cn) 是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为我国最早兴办的高等学府之一。其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1956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1959年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是“七五 ”、“八五”首批重点建设项目学校,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和 “985”工程建设,被国家确定为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学校。2000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原西安医科大学、原陕西财经学院并入原西安交通大学组建新的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济、管理、文、法、哲、教育和艺术等10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设有23个学院(部)、8个本科生书院和12所附属教学医院。现有教职工5595人,专任教师2686人,教授、副教授1500余人。学校教师队伍中有两院院士21名,其中11名为双聘院士。国家教学名师6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4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1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及中青年专家 15名,“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15人,“千人计划”4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11名,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44名。

西安交通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29578 人,其中研究生 13452 人。全校有本科专业78个,拥有27个一级学科、15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5个一级学科、24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有8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2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专业或专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9个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

办学历史

校史简述

西安交通大学的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05年划归商部,改名为高等实业学堂;1906年改隶邮传部,更名为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学校改名为南洋大学堂;1912年民国成立后,划归交通部管理,遂更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1921年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平铁道管理学校、北平邮电学校合并成立交通大学。建校伊始,学校即坚持“求实学,务实业”的宗旨,以培养“第一等人才”为教育目标,精勤进取,笃行不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成为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

1949年上海解放,国立交通大学从原国民政府交通部划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根据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的命令,去掉“国立”二字,径名“交通大学”。

1952年,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战略的需要,交大调整出相当一部分优势院系支援兄弟学校发展。

1956~1959年,交通大学师生在校长彭康率领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踊跃承担历史使命,全校行政机构与大多数专业科系师生、档案文献、历史典藏均全部迁往古都西安新校址。由于实际情况和国际局势缓和,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以西安校区为本部,上海原址设立分部。

1959年,为支援西安、上海两地的建设需要,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在西安、上海两地独立建校。交通大学西安本部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原交通大学校长彭康被中央任命为西安交通大学校长。西安动力学院并入交大,交大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卫生部所属西安医科大学、中国人民银行所属陕西财经学院与西安交通大学实现合并。

2009年6月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学校,与西安交大师生亲切交谈,温家宝总理“百年交大永远年青,永远富有生机。”的寄语牢记于师生心中。

校名更迭

时间 中文校名 英文校名 学校驻地
1896 - 1904 南洋公学 Nan Yang Public School 上海 Shanghai
1905 - 1906 商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
Imperial Polytechnic College of the
Commerce Ministry
上海 Shanghai
1906 - 1911 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
Shanghai Industrial College of the Ministry of Posts and Telegraphs
上海 Shanghai
1911 - 1912 南洋大学堂 Nan Yang College 上海 Shanghai
1912 - 1921 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
Government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f the Communications Ministry
上海 Shanghai
1921 - 1922 交通大学上海学校 Nan Yang College of Chiao Tung 上海 Shanghai
1922 - 1927 交通部南洋大学 Nan Yang University of the Communications Ministry 上海 Shanghai
1927 - 1928 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
First Chiao Tung University of the
Communications Ministry
上海 Shanghai
1928 - 1942 交通大学(上海本部)
Chiao Tung University
(Main Campus in Shanghai)
上海 Shanghai
1942 - 1946 国立交通大学(重庆总校)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Main Campus in Chongqing)
重庆 Chongqing
1946 —1949 国立交通大学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上海 Shanghai
1949 - 1957 交通大学 Jiao Tong University 上海 Shanghai
1957 - 1959 交通大学(西安) Jiao Tong University(Main Campus in Xi'an) 西安 Xi'an
1959 - 西安交通大学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西安 Xi'an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7月23日,西安交通大学有教职工5569人,专任教师2753人,教授、副教授1700余人,9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学校教师队伍中有两院院士25名,其中14名为双聘院士。 国家教学名师6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50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4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及中青年专家16名,国家 “百千万人才工程”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3人,“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19人,“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共4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34名,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35名。

院系设置

截至2014年7月23日,学校设有24个学院(部)、8个本科生书院。共有82个本科专业。

西安交通大学二级学院

序号
学院名称
序号
学院名称
序号
学院名称
01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02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03
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
04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05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06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
07
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08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09
西安交通大学软件学院
10
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11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2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
13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14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15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16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7
西安交通大学金禾经济研究中心
18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19
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
20
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21
西安交通大学戏曲学院
22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23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4 西安交通大学可持续发展学院
25 西安交通大学体育中心 26 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技术研究院 27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28 西安交通大学研苏州研究院 29 西安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30 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31 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32
西安交通大学馥莉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截至2013年

本科书院

彭康书院
文治书院
宗濂书院
启德书院
仲英书院
励志书院
崇实书院
南洋书院
截至2013年

学科建设

截至2014年7月23日,学校拥有27个一级学科、15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5个一级学科、24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有8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7个省(部)级一级重点学科,155个省(部)级二级重点学科。25个博士后流动站。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机械工程
产业经济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计算数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生理学
电气工程
固体力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生物医学工程
核能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法医学
工商管理
外科学(泌尿外)
截至2013年,资料来源于交大官网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流 动 站 专 业
力 学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
机械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
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
核科学与技术
核能科学与工程、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核技术及应用、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电气工程
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物理电子学、路标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
控制科学与技术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
信息与通信工程
通讯与信息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
数 学
计算数学、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物理学
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声学、光学、无线电物理
应用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国民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产业经济学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放射医学、“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护理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
生物学
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神经生物学、微生物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截至2013年,资料来源于校官网

西安交通大学授予博士学位学科目录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7 个)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二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0101 哲学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02 中国哲学
010103 外国哲学
010104 逻辑学
010105 伦理学
010106 美学
010107 宗教学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0202 应用经济学
020201 国民经济学
020202 区域经济学
020203 财政学(含:税收学)
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
020205 产业经济学
020206 国际贸易学
020207 劳动经济学
020208 统计学
020209 数量经济学
020210 国防经济
0202Z1 电子商务(目录外自主设置)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0504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030506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0701 数学
070101 基础数学
070102 计算数学
0701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70104 应用数学
070105 运筹学与控制论
0702 物理学
070201 理论物理
070202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070203 原子与分子物理
070204 等离子体物理
070205 凝聚态物理
070206 声学
070207 光学
070208 无线电物理
0710生物学
071001 植物学
071002 动物学
071003 生理学
071004 水生生物学理
071005 微生物学
071006 神经生物学
071007 遗传学
071008 发育生物学
071009 细胞生物学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71011 生物物理学
071012 生态学
0714 统计学
0801 力学
080101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080102 固体力学
080103 流体力学
080104 工程力学
0802 机械工程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080204 车辆工程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401 精密仪器及机械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080502 材料学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0807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
080701 工程热物理
080702 热能工程
080703 动力机械及工程
080704 流体机械及工程
080705 制冷及低温工程
080706 化工过程机械
0808 电气工程
080801 电机与电器
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080803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901 物理电子学
080902 电路与系统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081103 系统工程
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081105 导航、制导与控制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01 化学工程
081702 化学工艺
081703 生物化工
081704 应用化学
081705 工业催化
0825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082501 飞行器设计
082502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082503 航空宇航器制造工程
082504 人机与环境工程
0827 核科学与技术
082701 核能科学与工程
082702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082703 核技术及应用
082704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0831 生物医学工程
( 只设一级学科 )
0835 软件工程
1001 基础医学
10010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100102 免疫学
100103 病原生物学
10010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100105 法医学
100106 放射医学
100107 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
1002临床医学
100201 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0202 儿科学
100203 老年医学
100204 神经病学
100205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100206 皮肤病与性病学
1002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0208 临床检验诊断学
100209 护理学
100210 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0211 妇产科学
100212 眼科学
100213 耳鼻咽喉科学
100214 肿瘤学
100215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100216 运动医学
100217 麻醉学
100218 急诊医学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只设一级学科)
1202 工商管理
120201 会计学
120202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120203 旅游管理
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
1204公共管理
120401 行政管理
1教学奖项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可授管理学、医学学位)
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

120404 社会保障
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
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4 个)
二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100401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100402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100704 药物分析学
100706 药理学
博士学位授权交叉学科(5个,自主设置)
交叉学科代码及名称
99J1 法律治理学
99J2 地球与人居环境科学及工程
99J4 脉冲功率与放电等离子体
99J5 战略管理与政策分析
99J6 电磁环境科学与技术
截至2013年,资料来源于校研究生院


经济学类

数学类

物理学类

机械类

材料类

能源动力类

电气类

电子信息类

自动化类

计算机类

会计学(ACCA)

公共管理类

理科试验班(数学)

工科试验班(工科与管理贯通)

法学试验班(中澳丝路班)

外国语言文学类

文科试验班类(人文社会科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