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益铖生涯教育官网!
咨询电话:16602903988(微信同号)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课程安排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职)业规划 > 院校查询
贵州大学

贵州大学

主管部门:贵州省教育厅

学校类型:综合类

学校性质: 211高校

学校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官方网址:www.gzu.edu.cn

招生简章:www.gzu.edu.cn/page/main620/cn-html/ks/index.html

收藏

  • 院校简介
  • 开设专业


贵州大学(www.gzu.edu.cn)是贵州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贵州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学校现有普通本科教育20个学院,3个公共教学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2152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5053人,研究生4360人(博士生123人),外国留学生52人。学校现有农药学国家级重点学科,24个省级重点学科; 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3个国家重大项目博士后工作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及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是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单位。

现有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112个,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11大学科门类,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合理。建设了 38个优势特色专业,其中教育部一类特色专业3个,二类特色专业2个,贵州省示范性专业17个。现有专任教师237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41 人,硕士学位的教师 1001人。师资队伍中教授299人、副教授714人。

历史沿革

1902年,贵州巡抚邓华熙在奏章中正式奏请设立贵州大学堂,邓华熙任命候补道尹嘉诏为监督,聘请周恭寿、廖杭等为教习。1904年贵州巡抚曹鸿勋对贵州大学堂实行整顿,将名称为贵州“高等学堂”。1905年,分两批派出20名学生赴日留学,由学堂教习周恭寿带队。这批赴日留学生中的尹笃生、周步瑛、王佩芬等人回国后积极推进新学,并在学堂任教,成为了贵州大学早期办学的骨干力量。11月,贵州高等学堂改名为“贵州高等学堂预备科”。1906年,时任贵州巡抚的岑春萁将贵州高等学堂预备科再次整顿,改为贵州师范学堂。

1909年,贵州师范学堂改办为“贵州官立矿业中学堂”,1912年5月,矿业中学堂被迫停办。未毕业的学生和教学设备等全部转入贵州省立农林学校。1916年,该校改名为贵州省立贵阳甲种农业学校,1927年奉令停办,并入1928年3月设立的省立贵州大学。[1]

1926年6月,周西成主持黔政,将贵州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省立第二中学和贵阳甲种农业学校停办,并以省立二中定为校址,于1928年3月成立贵州大学,周恭寿兼任校长。设经济、医学、土木工程、矿业专科和文、理两个预科。1929年5月,省城秩序顿时大乱,周恭寿去校长职,学生纷纷回家,贵州大学于1931年1月被迫停办,其校址用于开办贵州省立贵阳高级中学。1939年冬,贵州省第一届临时参议会上,提出了“设立贵州大学”以培养抗战建国人才的建议。1940年1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审议,行政院通过,决定先设立国立贵州农工学院,选定贵筑县花溪镇为院址。

1942年5月,行政院决议成立国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归并国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大学于农工学院外增设文理、法商两学院。5月22日,行政院任命张廷休为国立贵州大学校长,学校制定了“坚毅笃实”四字校训。至1948年6月,全校4个学院,16个系、1个专修科、1个先修班。

抗日战争时期,贵州大学的男儿参加中国远征军、开赴抗日前线。内战时期,以贵州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史健为代表开展一系列爱国民主运动,先后组织起“高原社”“民主社会革命社”等民主团体和举行数次反暴力反压迫的示威游行,其中以1949年3月间反饥饿运动最为声势浩大。

1949年11月25日,贵阳军管会正式接管国立贵州大学,贵州大学在民国时期的阶段结束。

1950年10月,按教育部规定,国立贵州大学改称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贵州大学”校名,成为主席题名为数不多的高校之一。

1952年,川北大学(农艺系)并入贵州大学。1953 年全国高等院系调整,将文理学院大部分并入贵阳师范学院,部分工科专业并入重庆大学,农学类并入西南农业大学,外文系调入四川大学,工学院各系调入云南大学,法学系调入西南政法学院,经济系调入西南财经学院。院系调整后的贵州大学,在原来农艺系基础上,于1954年在原国立贵州大学校址建立了贵州农学院。

1958年7月3日,贵州省委决定在贵阳师范学院恢复重建贵州大学与贵阳师范学院分校,以1953年调整到贵阳师范学院的贵州大学文理学院为基本构架进行复校。设中文、外语(英语、俄语专业)、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8个系9个专业,8月正式招收新生 721人。

1997年,贵州大学农学院的回归则继承了老贵大最具渊源的专业-农学以及老贵大的校址。1959年,贵州民族学院(今贵州民族大学)并入贵州大学,1974年与贵州大学分离。一个月后,贵州大学迁入花溪区新校址。2001年成为“西部大开发”教育部重点建设大学。

2004年8月,教育部与贵州省政府在原贵州大学、贵州工业大学的基础上组建了新的贵州大学。

2005年9月8日,贵州大学经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三部门批准,与中国政法大学等11所高校进入“211工程”大学建设行列。

2009年6月,原教育部部长、现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到贵州大学调研指出:按照“211工程”和西部领军大学的建设要求办学。

2010年,成为高招自主选拔录取招生(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作。

2011年5月,习近平副主席到贵州大学调研,并发表讲话。

2011年,进入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院校行列。

2012年11月,入选教育部“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14所重点建设大学之一。

2012年12月,贵州大学举行建校110周年庆典。在花溪十里河滩调研的胡锦涛主席欣然命笔,为贵大写下贺词。在校庆上贵州大学与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大学、中南大学、广西大学等中西部八所综合型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3年3月,学校进入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3年7月,发起创建“中西部高校联盟”,并为秘书处单位。

2014年1月,被教育部、科技部批准建设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学科建设
截至2014年1月,贵州大学有1个农药学国家级重点学科,8个“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国家一类特色专业9个,二类特色专业2个,24个省级重点学科,17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植物保护、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3个国家重大项目博士后工作站。现本科招生专业136个。
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11个学科门类,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植物保护、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软件工程、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4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一级学科博士点覆盖二级学科博士点46个),4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6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含一级学科硕士点覆盖二级学科硕士点167个),有法律硕士(JM)、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硕士(ME)、农业推广硕士(MAE)、兽医硕士(VMM)、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翻译硕士(MTI)等13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工作硕士(MSW)、艺术硕士(MAF)、1个中加合作项目管理硕士(MPM),并被授权开展高校教师和中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工作。
贵州大学重点学科 
学科类型
学科名称
国家重点学科
农药学
211工程重点学科
绿色农药与有害生物治理工程
贵州优势磷矿资源综合利用及深加工
西南喀斯特演化过程与生态系统调控
现代制造技术
新一代电子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
复杂系统的控制优化与可靠性
高原山地畜牧学
民族区域发展学
省级重点学科
农药学
植物生理生化
化学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森林培育(原名:造林学)
采矿工程
动物学
微生物学
基础数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结构工程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作物遗传育种
农业经济管理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汉语言文字学
化学工艺
材料学
果树学
理论物理
企业管理
民族学
省级特色重点学科
民族学
农药学
土木工程
畜牧学
材料学
矿业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博士后工作点
级别 名称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植物保护
生物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点 数学
地质学
生物学
生态学
机械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植物保护
级学科硕士点
哲学
理论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法学
民族学
中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中国史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地质学
生物学
软件工程
生态学
统计学
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冶金工程
电气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
矿业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风景园林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
作物学
农业资源利用
植物保护
畜牧学
兽医学
林学
草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农林经济管理
公共管理
艺术学理论
音乐与舞蹈学
戏剧与影视学
美术学
设计学
特色学科
专业名称 级别
农药学 省级
土木工程 省级
畜牧学 省级
材料学 省级
矿业工程 省级
化学工程与技术 省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级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省级
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
所属院系
课程层次
所属学科
级别 负责人
液气压传动与控制 机械工程学院 本科 机械类 国家级 黄放
矿物加工学 矿业学院 本科 地矿类 国家级 张覃
生化与生物制药课程教学团队
生命科学学院
本科
生物工程类
省级
  
郁建平
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邱树毅
化学工程学院
本科
生物工程类
省级 邱树毅
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冉光圭
管理学院
本科
工商管理类
省级 冉光圭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大学外语教学部
本科
--
省级 王健芳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机械工程学院
本科
材料类
省级 丁旭
《财务成本管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管理学院
本科
工商管理类
省级 冉光圭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测量实践课程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教务处
本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省级 周德辉
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张哓燕
材料科学与冶金工程学院
本科
材料类
省级 张晓燕
化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化学工程学院
本科
化工与制药类
省级 林倩
材料力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本科
工程力学类
省级 钟蜀晖
现代通信原理
电子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本科
电气信息类
省级 孟传良
液气压传动与控制
机械工程学院
本科
机械类
省级 黄放
电机及拖动
电气工程学院
本科
工学
省级 何志琴
无机化学
化学工程学院
本科
工学
省级 谢燕
无机化学
理学院
本科
理学
省级 胡宗超
会计学
管理学院
本科
管理学
省级 冉光圭
线性代数
理学院
本科
理学
省级 吴茂念
高等数学
理学院
本科
理学
省级 张民选
操作系统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科
工学
省级 陈笑蓉
旅游规划与开发
人文学院
本科
文学
省级 金颖若
数据结构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科
工学
省级 王力
表演技能
艺术学院
本科
艺术类
省级 贺祝平
植物学
生命科学学院
本科
生物科学类
省级 熊源新
矿物加工学
矿业学院
本科
地矿类
省级 张覃
国际贸易理论
经济学院
本科
管理学
省级 龚晓莺
材料科学基础
材料科学与冶金工程学院
本科
工学
省级 张晓燕
民法学
法学院
本科
法学
省级 冷传莉
气象学
生命科学学院
本科
农学
省级 穆彪
中国哲学史
人文学院
本科
哲学
省级 庄勇
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
矿业学院
本科
工学
省级 桂祥友
自动控制原理
电气工程学院
本科
工学
省级 李泽滔
机械原理
机械工程学院
本科
机械类
省级 牛鸣岐
构造地质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本科
地质学类
省级 杜定全
化工原理
化学工程学院
本科
化工与制药类
省级 林倩
土力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本科
土建类
省级 黄质宏
中国古代文学
人文学院
本科
语言文学类
省级 王晓卫
机械设计
机械工程学院
本科
机械类
省级 尹健
树木学
林学院
本科
农学
省级 刘济明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12月10日,学校有职工4003人,其中,专任教师2714人,具有博士学位546人、硕士学位1377人,教授546人、副教授968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克俭)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候鸟型”高层次人才1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创新奖”获得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6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科技人才14人、贵州省核心专家8人、贵州省省管专家55人。

院系设置

截至2014年,学校设有33个学院、有136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

贵州大学院系设置

学院名称 系、部名称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中文系
  历史系
  哲学系
  新闻传播系
  大学语文教学部
  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中心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系
商务英语系
  翻译系
  日语系
  大学外语教学部
贵州大学艺术学院
音乐系
美术系
  设计系
  戏剧系
  舞蹈系
  雕塑系
  基础部
贵州大学法学院
法学
社会工作
  政治学与行政学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
公共管理系
  经济与国际贸易系
  金融与财政系
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系
财务会计系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农林经济管理系
  MBA教育中心
  EDP教育中心
  喀斯特地区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旅游管理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
社会学
  政治学
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
  形势与政策和贵州省情教研室
  遵义红色文化研究院
贵州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专业教研室
  公共体育教研室
贵州大学理学院
数学系
物理系
  基础教学部
  预科生部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系
食品系
  制药系
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系
信息系
  软件工程系
贵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科学系
  通信工程系
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工业设计系
机械制造系
  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系
  汽车工程系
  工程图学教研室
  机械基础教研室
  机械电子系
  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系
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力工程与管理
  自动化
  热能与动力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
  电子信息工程
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系
道路与桥梁工程系
  地下工程系
  水利水电系
  给水排水工程系
  建筑系
  城市规划系
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学
城市规划
  风景园林
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冶金工程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材料物理系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
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化学系
化学工程系
  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
采矿工程
矿物加工工程
测绘工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安全工程
矿物资源工程
贵州大学林学院
林学系
园林系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系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系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动物科学系
动物医学系
水产养殖系
草业科学系
贵州大学药学院
制药工程
药物化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贵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汉语教学
孔子学院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地球科学系
勘查技术与地质工程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水文与地下水工程系
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
酿酒与生物工程
系食品科学系
贵州大学农学院
农学系
园艺系
农业资源与环境系
植保系
贵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贵州省企业管理干部培训中心
三农培训中心
职业培训中心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
文学部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部
工学部
商学部
马列主义教学部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计算机科学及信息系
化学工程系
土木工程系
经济系
管理工程系
机械与电气工程系
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
信息工程系
经济管理系
工商管理系
机电工程系
采矿工程系
建筑工程系和实验实训中心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
基础部
信息工程系
国防社会系
国防教育系
国防体育系
人民武装指挥系

校区分布

学校拥有3个主要校区(花溪北校区、花溪南校区、花溪西校区),和6个分校区(太慈桥校区、罗汉营校区、沙冲校区、香狮路校区、小关校区、茶店校区)[1] 以及一个挂靠学院(人民武装学院)。

注:因贵州省教育厅统筹安排,原属贵州大学的蔡家关校区现属贵州理工学院,但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仍在蔡家关校区。

各校区功能及地址:

花溪北校区(本部校区):一本类校区,含经济,文,法,管理、理、计算机等学院。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花溪大道

花溪南校区:一本类校区,含农林,生命科学,动物科学等农科学院。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霞辉路

花溪西校区:一本类校区,是贵州大学占地面积最大,硬件功能最完善的校区,含化工,电气,土建,矿业等工科学院。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甲秀南路(与北校区体育馆相连)

太慈桥校区:艺术学院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太慈桥

罗汉营校区:成人教育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香村

小关校区:三本类校区,科技学院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小关

茶店校区:三本类校区,明德学院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添大道

沙冲校区: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沙冲路

香狮路校区: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香狮路

人民武装学院:军事挂靠学院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溪北路

职业技术学院:二本类学院,位于贵州理工学院蔡家关校区内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蔡家关


电子信息类

计算机类

建筑类(含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五年制)


X